相机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学员第一次用单反时,会发现拍人像背景总是一片杂乱,这就像炒菜火候没控好——要么全糊要么太生,试试把模式转盘调到"A"档,将光圈值调到f/1.8,此时取景器里杂乱的绿植会立刻化成色块,上周在华侨城拍模特时,用f/16拍全身照,连背景广告牌的文字都清晰可见;换成f/2.8特写时,三米外的喷泉就变成了彩色光斑,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虚化越强,这和手机模拟的虚化有本质区别。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动态瞬间
拍摄深圳湾跃起的白鹭时,1/500秒拍到的翅膀边缘依然模糊,调到1/2000秒才看清羽毛纹理,但快门不是越快越好——夜间用1/4000秒拍车流,照片黑得只能看见几个红点,有个诀窍:拍摄行走的人用1/250秒,跑步的狗要1/800秒,而拍摄奶茶店摇雪克的店员,1/125秒能同时凝固手臂和保留雪克杯的动感,上周在市民中心拍喷泉,实验发现1/60秒能让水柱呈现丝绸质感,这比直接拍死板的静止水流有趣得多。
ISO感光度如何平衡画质与亮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天在莲花山拍野餐场景时,ISO800的照片已经出现明显噪点,像老电视的雪花屏,这时与其继续提高ISO,不如找个树荫当天然柔光箱,现代全画幅相机在ISO3200内都可用,但半画幅超过1600就会损失暗部细节,有个反常识的现象:在光线充足的白天,故意用ISO100长曝光30秒,能把深圳河拍出镜面效果,连游动的鱼都会变成半透明影子。
构图三分法在实际场景中的变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地平线死死卡在三分线上?上周在人才公园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训:当晚霞占满天空三分之二时,强行按比例构图会让建筑群变成压抑的黑带,遇到深圳图书馆的螺旋楼梯时,把中心点放在画面左下角交汇处,反而比机械遵循三分法更有张力,拍摄儿童时尤其要注意——当孩子突然蹲下玩蚂蚁,这时候强行调整构图不如抓拍真实瞬间,记住网格线是工具不是枷锁,就像炒牛河要随机颠勺才有镬气。
白平衡设置对情绪表达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欢乐海岸拍日落时,自动白平衡把晚霞中和成了灰粉色,手动调到"阴影"模式后,整个画面突然燃起橙红色火焰,但同样的设置在拍清晨的菜市场时,会让青菜蒙上诡异的蓝调,有个小技巧:拍咖啡馆用5000K色温能保留暖光氛围,而拍摄科技园玻璃幕墙用6500K更显冷峻,上周有个学员问为什么雨天照片总发蓝——其实是相机误判了环境光,手动增加两档色温补偿就能找回被雨水冲刷前的城市本色。


 Shine闪星
 Shine闪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