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摄构图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让画面更平衡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特别舒服?很可能是因为拍摄者用了三分法,想象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形成九宫格,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人像时让眼睛落在左上交叉点,风景照把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线,这样构图能避免呆板的居中,产生动态平衡,试试下次拍夕阳时,别把太阳怼在正中间,放在右上交叉点,留出左侧霞光蔓延的空间,画面立刻会讲故事。
引导线带观众视线旅行
铁轨、河流、栏杆这些线条有什么用?它们是天然的视觉导游,拍摄老街时,利用石板路的延伸线把观众视线引向尽头的灯笼;俯拍梯田时,让田垄的曲线像绸带一样把目光层层推进,但要注意线条不能"断头"——如果引导线突然被截断,观众的视线就会像撞墙一样戛然而止,找角度时多挪几步,让线条完整地指向你想强调的主体,就像用箭头在画面里写备注。
负空间给呼吸留余地
拍特写时总想塞满画面?其实留白才是高级玩法,给飞鸟前方留出两倍于鸟身的空白,观众能感受到振翅的空间;拍静物时让茶杯只占左下角,大片留白反而凸显茶香袅袅的意境,这就像说话要留气口,音乐要有休止符,但要注意留白部分的质感——纯色墙面做留白是简约,杂乱草丛做留白就是失误了。
框架构图制造偷窥感
为什么从门缝拍的照片更有吸引力?因为框架能制造"窥视"的戏剧感,用拱门框住远处的灯塔,用树叶间隙框住山峦,甚至可以用前景的冰裂纹玻璃做抽象画框,但别被框架困住思维,地铁车窗反射的霓虹、水面倒映的桥洞,都是流动的天然画框,记住框架不能抢戏,要像相册的卡纸一样默默衬托照片。
打破规则需要理由
所有构图法则都可以被打破——只要你有充足的理由,把人物怼在画面边缘?可以,但要表现孤独感;让地平线严重倾斜?没问题,要传达失衡的情绪,就像写诗可以故意不押韵,但必须让读者感受到这是有意为之,下次拍摄时先问自己:这个破格构图是为了表达什么?如果答案模糊,不如退回经典构图更稳妥。


 Smart聪慧星
 Smart聪慧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