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拍人像时总抱怨背景不够虚化,问题往往出在光圈理解上,比如用f/8拍半身人像,背景的垃圾桶清晰得抢镜,这就是典型的技术矛盾——既想要大景深保证人物全身清晰,又希望背景虚化,其实可以尝试f/2.8配合1.5米拍摄距离,像用吸管喝饮料,距离越近吸力(虚化)越明显,记住光圈值越小(如f/1.4),光圈孔反而越大,这和数字越大衣服尺码越大的常识完全相反。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动态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跳广场舞的大妈容易拍出"鬼影",问题在于快门像迟钝的保安——动作太快时它反应不过来,1/125秒只能勉强抓拍散步,而腾空踢腿需要1/500秒以上,这和用苍蝇拍打蚊子的道理相通,但要注意技术矛盾:快门越快进光量越少,阴天拍摄可能被迫提高ISO,画面就会出现噪点,像老电视的雪花屏。
ISO感光度为何是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傍晚拍孩子吹生日蜡烛,有人把ISO调到12800结果照片像撒了胡椒面,感光度就像助听器,音量(ISO值)调太大确实能听清,但杂音(噪点)也跟着放大,实际拍摄时要像调节淋浴水温:先用ISO800试拍,如果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值(如1/60秒),再像拧热水龙头那样逐步调高ISO,而非直接开到最大。
白平衡设置如何还原真实色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婚礼现场拍的白纱偏蓝,新人以为相机坏了,这就像戴着墨镜看世界,相机也需要告诉它当前是什么光线环境,钨丝灯下用自动白平衡,照片会泛黄,就像用暖色灯泡照雪人,有个实用技巧:在混合光源环境下,用咖啡店的白餐巾纸做自定义白平衡,比后期调色更自然——相当于先校准秤的零点再称重。
构图三分法存在哪些隐藏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主体机械放在交叉点上,拍出来的照片可能像证件照,三分法像自行车辅助轮,初学者需要但别依赖,拍夕阳时如果把地平线严格放在下三分之一,天空可能显得局促,这时候要像厨师尝菜——先按规则构图,再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比如遇到反射湖面时,让地平线居中反而能强化对称美。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