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99法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则是构图的基础
为什么新手拍的照片总显得呆板?试试把主体放在画面三分之一处,想象用两条横线、两条竖线把画面分成九宫格,交叉点就是黄金位置,拍摄人像时,把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拍风景时,把地平线对齐下方横线,但别死板——当主体自带动态线条时,打破三分法反而更生动,比如斜射的阳光恰好穿透左上角。
引导线能控制观众视线
高速公路为什么总让人想看向远方?因为线条天然具有指向性,铁轨、河流、甚至阴影都能成为引导线,拍摄古城巷道时,让砖墙的透视线条汇聚到远处的灯笼;拍海岸时,用曲折的礁石线指向落日,但要注意:杂乱的树枝或电线杆可能形成"视觉路障",此时蹲低机位或用大光圈虚化干扰物。
负空间让主体呼吸
为什么极简照片更有冲击力?留白就像画布的呼吸区,拍飞鸟时,在鸟飞方向预留两倍空间;拍静物时,纯色背景能突出陶瓷的裂纹质感,但留白不是随意空白——阴天的苍白天空是废片,而暴雨前的灰云却是情绪催化剂,当主体本身复杂时(比如镂空雕塑),反而需要减少留白。
框架构图制造偷窥感
门窗为什么总让人想张望?天然画框能强化层次感,用老槐树的枝干作前景框住徽派建筑,或用拱桥的倒影形成圆形画框,但要注意框架比例:窄边框会变成"捆住主体"的枷锁,理想宽度应小于画面1/5,特殊情况下,让框架本身成为主体(比如布满冰霜的车窗),反而需要打破常规构图。
重复图案需要破局点
面对成排的郁金香该怎么拍?规律性图案自带韵律美,但缺少变化就成了产品目录,找到"叛徒"——那朵歪头的花,或是飞入画面的蜜蜂,拍摄高楼玻璃幕墙时,等待某扇突然打开的窗户;拍麦浪时,重点捕捉被风吹出弧度的几株,破局点超过三个就会变成新的图案,此时需要改用微距突出单个元素。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