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用光线作画的视觉艺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画家拿起画笔时,摄影师的"画笔"却是清晨斜射的窗光或是午后强烈的阴影,去年在青海湖边,我遇到一位牧羊人,他背后云层裂开的瞬间,阳光像熔化的金子泼在湖面上——这时根本不需要纠结参数,按下快门就是一幅天然油画,这种"捕捉"与"创作"的矛盾始终存在:我们既在记录真实,又在用取景框重新定义世界。
快门是凝固时间的魔法开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试着用1/4000秒定格蜂鸟振翅,翅膀边缘会变成半透明的琉璃片;而用30秒拍摄夜空的星星,它们就化作冒着热气的牛奶糖丝,记得第一次拍瀑布,朋友嘲笑我把水流拍成了僵硬的冰柱,直到改用1/4秒快门,水流突然在照片里活了过来,像被风吹起的丝绸围巾,这个铁疙瘩按钮,本质上是个操控时间流速的遥控器。
构图是视觉的潜台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看某些照片会觉得"呼吸不畅"?很可能因为主体被塞在正中央,像困在牢笼里,有次拍街头早点摊,当我蹲下把蒸笼的竹编纹路当前景,热蒸汽从画面右上角逃逸出去时,整个场景突然有了烟火气的故事感,这就像写文章,该留白时得忍住不写满,画面边缘的半个自行车轮,往往比完整的更让人浮想联翩。
器材是仆人而非主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举着几万块的镜头对落日犯难,而旁边拿手机的大爷拍出了最惊艳的剪影,我的老款相机有处暗角缺陷,某次拍老茶馆反而让四角暗沉像旧相册,茶客脸上的高光部分像被岁月特意留白,这提醒我们:镜头畸变可以修,但镜头后面的那个脑袋不转弯,再贵的设备也只是个金属近视眼。
后期是照片的二次呼吸
有人坚持"直出才是真实",可暗房里放大机时代的摄影师早就玩过加减曝光,去年拍雪中故宫,原片灰得像蒙了层纱,适当提升阴影后,红墙上的冰溜子突然开始反光,雪粒在黑色斗拱间跳起了舞,这好比炖汤,生肉当然真实,但小火慢煨才能让滋味渗透——只要别把鲜汤熬成味精水就好。


 Sweet甜心
 Sweet甜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