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线条要打破僵硬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面对镜头时总像被冻住,手脚不知往哪放,试着把身体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自然弯曲或脚尖点地,立刻能打破电线杆式的站姿,比如拍摄半身照时,让靠近镜头的那侧肩膀微微下沉,手肘轻抵腰部形成三角形空隙,画面就有了呼吸感,记住一个反常识的诀窍:刻意摆出的放松姿态,往往比真正放松时更上镜。
手指关节避免直角弯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让手指像机器人一样90度弯曲,这会让手部在照片里显得笨拙,想象捏着一片羽毛的力道——拿咖啡杯时小拇指自然翘起,托下巴时用指腹而非整个手掌压脸,拍摄近景时,可以尝试让拇指和食指轻轻相触形成环形,其余三指舒展,这种"伪兰花指"能优雅地延长手部线条。
眼神方向决定照片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直勾勾盯着镜头容易拍出证件照效果,有个矛盾现象:看向镜头斜上方15度显得憧憬,但超过30度就会像翻白眼,拍侧脸时,眼球最好往镜头的方向转动1/3,这样既保留眼白的光泽,又不会露出过多眼白显得惊悚,如果拍摄环境有自然光源,让模特先闭眼,数到三再睁开,这个瞬间的眼神最生动。
服装道具要参与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围巾甩到一半的抓拍、风衣下摆扬起的弧度,这些动态元素能让照片活起来,但要注意道具和肢体的主次关系——拿着奶茶杯时吸管别正对镜头,否则像要戳破画面,穿宽松毛衣时,可以单手揪住衣领制造褶皱线条;穿紧身裙装则适合用手包遮挡胯部,这个动作看似整理衣物,实则优化了身体比例。
面部阴影需要人工干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阳光下拍出的脸往往沟壑纵横,这时不妨主动制造阴影,用随身带的报纸卷成筒状挡在额头前,能模拟树荫的柔光效果,有个反直觉的技巧:鼻影太重时,让模特稍微抬下巴反而能减弱阴影,因为光线会从鼻孔方向填充暗部,室内拍摄时,台灯从侧后方打光,发丝边缘会出现金线般的轮廓光,比正面打光更有层次感。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