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培训

摄影读书会潘庆华,潘庆华,摄影读书会中的光影艺术探索

潘庆华教你理解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为什么用f/1.8拍人像时背景会融化,而f/11拍风光却前后都清晰?这就像用不同口径的水管浇花——开大光圈如同捏扁水管口,光线集中…

潘庆华教你理解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潘庆华教你理解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用f/1.8拍人像时背景会融化,而f/11拍风光却前后都清晰?这就像用不同口径的水管浇花——开大光圈如同捏扁水管口,光线集中穿透主体,背景自然虚化;小光圈则像放开管口,光线均匀覆盖整个画面,上周有位学员用50mm镜头拍咖啡馆,发现f/2.8时窗外的霓虹灯变成了彩色光斑,而调到f/8后连对面大楼的瓷砖缝都清晰可见,光圈数值越小,实际孔径越大,这个反常识设定常让新手搞混。

潘庆华解析快门速度的动静平衡

潘庆华解析快门速度的动静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奔跑的宠物时,1/500秒能凝固飞溅的水花,但1/30秒拍瀑布却能拉出丝绸质感,这类似于炒菜时的火候控制——爆炒需要猛火锁鲜,煲汤则要文火慢炖,去年在古镇采风时,我用三脚架尝试1/4秒拍溪流,水流变成了朦胧雾霭,而岸边静止的鹅卵石依然棱角分明,注意:手持拍摄时,安全快门速度最好是焦距倒数,比如200mm镜头至少要1/200秒,否则容易拍糊。

潘庆华揭秘构图的视觉陷阱

潘庆华揭秘构图的视觉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九宫格构图,有人拍出来呆板有人却生动?问题出在"隐性线条"的运用上,就像装修时隐藏的电线,优秀的构图会利用屋檐的斜线、树枝的走向引导视线,我曾让学员拍同一个巷口,有人机械地把路灯放在交叉点,有人则让晾衣绳自然形成对角线,后者画面立刻有了呼吸感,试试看:下次拍建筑时,先观察地面砖缝或栏杆的延伸方向,它们比主体更能决定视觉流向。

潘庆华破解白平衡的色彩谜题

晨光中的雪景总发蓝,而夕阳下的人脸偏黄,真的是相机不准吗?这好比在不同灯泡下看同一件白衬衫——人脑会自动校正色偏,但相机只会忠实记录,去年腊月拍冰雕时,自动白平衡把冰灯拍得惨白,手动调到4000K后终于还原出幽蓝的寒气,有个诀窍:拍RAW格式保留原始数据,后期拖动色温滑块时,注意寻找画面中本应是灰色的物体作参考,比如柏油马路或水泥墙。

潘庆华分享弱光拍摄的实战技巧

潘庆华分享弱光拍摄的实战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提高ISO反而让夜景更难看?噪点就像炒焦的芝麻——少量提香,过量发苦,上个月在书吧拍摄时,发现ISO1600配合f/2.8拍出的书页纹理,比ISO6400配f/5.6更干净,弱光环境下要像调收音机音量:先开大光圈(音量旋钮),再放慢快门(延长收听时间),最后才动ISO(降噪按钮),紧急情况可以试试"曝光三明治":同一场景用不同参数拍三张,后期合成最佳部分。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