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构图让画面呼吸更自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很多照片看起来死板?往往是因为主体被生硬地钉在正中央,试着将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四个交叉点就是黄金落位区,拍摄人像时把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脚下留出两格空间,人物瞬间就有了延伸感,遇到湖面倒影时,把地平线压在下三分之一线上,天空的云层和湖面的波纹会形成天然对话,这种构图不是数学公式——当主体偏离交叉点5%时,反而能制造微妙的动态平衡。
引导线构图是藏在画面里的路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河流、甚至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都能成为视觉牵引的秘密武器,去年在古镇拍摄时,发现青石板路的裂缝天然形成放射线,把观众视线引向尽头的灯笼,但要注意陷阱:过于笔直的线条会像教鞭般生硬,尝试让S型的溪流穿过画面,既展现柔美曲线,又自然引导到对岸的渔夫,如果遇到杂乱的街道,蹲下来用自行车轮毂的辐条作引导线,瞬间就能建立秩序感。
框架式构图给世界装上画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窗户、拱门、树枝构成的天然取景框,就像给观众递了副望远镜,在胡同里拍摄时,故意让晾衣竹竿横贯画面顶部,形成不规则的画框,框住下方下棋的老人,但别被"框架"二字束缚——晨雾中若隐若现的桥洞,或是咖啡馆玻璃上的雨痕,都能成为朦胧的虚化边框,关键要让框架与主体产生关联,比如用破败的门框框住新发芽的绿植,矛盾感会让故事性翻倍。
对称构图玩的是平衡的艺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总觉得更顺眼?人类天生迷恋对称美,拍摄古典建筑时,站在中轴线用俯仰角度强化对称,但记得在规整中埋彩蛋——让飞鸟偏离中心点3度,或让水面落叶打破完美倒影,地铁站里两列反向的扶梯,配合顶部灯光能形成动态对称,切记绝对对称容易呆板,就像端汤时双手绝对平衡反而显得刻意,不妨让一侧多留些呼吸空间。
负空间构图是留白的哲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别人都在拼命填满画面时,高手懂得用空白说话,拍摄孤舟时,让船体只占左下角10%的面积,其余留給雾气弥漫的江面,这种构图如同国画的留白,但空白区域必须有质感——纯白天空不如带丝缕云的苍穹,手机拍摄时双击屏幕锁定曝光,然后下拉小太阳降低整体亮度,能让负空间产生水墨浸润感,留白不是偷懒,就像围棋中的"气眼",看似无物实则决定全局生机。


 Brave勇敢者
 Brave勇敢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