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先搞懂直方图怎么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打开修图软件就被那个像心电图似的图表吓退,其实它比你想象的更友好,想象你正在整理衣柜,直方图从左到右就是衣服从深色到浅色的分布——左边堆满黑裤子说明照片太暗,右边挂着白衬衫太多则可能过曝,下次拍完夕阳,不妨先盯着直方图:如果山峰全挤在左侧,试着把阴影滑块往右拉,就像把叠在柜底的毛衣翻出来晾晒。
白平衡校正比滤镜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碗牛肉面在黄光灯下拍得像番茄汤?这就是白平衡在作怪,找到软件里那个吸管工具,点击画面中本该是灰色的区域(比如水泥地面或白墙阴影处),相当于告诉电脑:"这才应该是无色差的基准",有个小技巧:阴天拍摄时故意保留一点蓝色调反而更真实,就像冬天哈出的白气,过度校正会失去氛围感。
局部调整要像化妆一样分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直接给整张脸涂粉底会显得假,修图也是同理,用渐变滤镜把天空压暗时,总会误伤到楼顶天线?试试画笔工具的"自动蒙版"功能,它就像化妆师的遮瑕刷,能识别色彩边缘,处理逆光人像时,先提亮面部再用反向蒙版擦回眼睛和嘴唇的细节,比全局调亮聪明得多——这就像先打底妆再画眼线,顺序错了就得重来。
锐化过度等于给照片注射玻尿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那些毛孔毕现的风景片吗?放大看会发现树叶边缘有诡异的亮边,锐化本质是增加明暗交界线的对比度,但超过0.3像素半径就会像注射过量的医美药剂,正确做法是:导出前把图像缩放到最终尺寸再锐化,就像裁缝做完衣服才拆线头,如果非要现场加锐,记得配合蒙版擦除皮肤等柔软区域——没人希望模特的皱纹比山峦更醒目。
降噪时小心抹掉星空和睫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深夜拍到的银河本来就像撒了盐粒的黑绒布,结果降噪滑块一推全变成了模糊的灰雾,高ISO噪点分两种:彩色噪点要狠心消灭,但亮度噪点保留些反而真实,试试把降噪强度控制在60%以下,再用细节恢复滑块找回星芒,就像用筛子过滤豆浆时留住豆香,同理,处理人像时别让磨皮插件吃掉下睫毛,那些细碎阴影才是生动的关键。


 CloudWhisper
 CloudWhisper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