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自己怎么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先搞懂相机的基本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拿到相机就急着按快门,结果拍出来的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模糊,相机不是智能手机,它需要你主动控制光线,比如光圈就像水龙头,开得越大(数字越小),进光量越多,但景深会变浅,上周我帮邻居拍全家福,他用自动模式总拍出灰蒙蒙的照片,后来我教他手动调低ISO到200,画面立刻干净了,快门速度不能低于焦距倒数,比如50mm镜头至少要1/50秒,这个铁律能避免九成的手抖废片。
构图法则要活学活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则是入门法宝,但死守教条会错过好照片,有次在菜市场,我看到斜射的阳光把鱼贩的轮廓打在墙上,果断打破构图规则把主体放在边缘,反而突出了环境故事,就像炒菜放盐,教科书说3克,实际得看食材分量,建议新手先拍100张严格遵守三分法的照片,再故意拍100张打破规则的照片,对比后才能真正理解平衡感。
后期处理不是作弊是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有人说"直出才是真本事",这就像指责厨师不该用调料,去年拍落日,原片灰暗得像阴天,通过拉高阴影、压低高光,才还原出肉眼看到的金红色云层,关键是要像中医把脉那样调整:先观察直方图是否"气血均衡",色阶有没有"阴阳失调",但切记别过度,有次我调海景照片把蓝色饱和度拉满,结果像卡通片一样虚假。
培养摄影眼比升级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朋友总问我该换什么镜头,其实他家的旧相机完全够用,有次他用手机拍出惊艳的雨滴特写,因为发现逆光时水滴像水晶球,训练观察力可以玩"每日一物"游戏:选普通物件比如钥匙扣,用不同角度拍20张,这就像品茶,设备再贵也不如舌头敏感,下次看到有趣光影先别掏相机,用眼睛框住画面,默念"这个瞬间值不值得消耗快门寿命"。
建立个人作品库才能突破瓶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个月前我开始整理照片,发现80%都是雷同的风景糖水片,于是专门建了"失败作品"文件夹,发现总在阴天强拍导致画面发灰,现在我会根据天气选择题材,雨天就转拍玻璃反光或雨伞色彩,就像健身要记录体重变化,每月选出10张代表作,半年后你会清晰看见自己"影像肌肉"的成长轨迹。


 Sky天空蓝
 Sky天空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