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初学者构图方法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让画面更透气
很多人刚拿起相机时,总习惯把主体怼在正中间,试试把取景框横竖各划两条线,形成九宫格,拍摄夕阳时,将地平线压在下方1/3线上,留出更多天空给晚霞;拍人像时让眼睛落在右上交叉点,画面瞬间就活了,这种布局就像炒菜放盐——少了寡淡,多了齁人,关键要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引导线能牵着观众走
郊外铁轨、蜿蜒的河流,甚至是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都能成为天然向导,去年在古镇拍廊桥,特意蹲低用木质栏杆的曲线引向远处灯笼,朋友却说像条贪吃蛇,其实引导线未必非得是直线,关键要让视线有落脚点,下次遇到曲折小巷,不妨试试用青石板路的走向,把观众目光引向尽头的茶摊老板。
框架构图制造偷窥感
老式木窗、拱门或者树影间隙,都能变成天然画框,有次在公园拍白塔,硬是举着相机在紫藤架下蹲了十分钟,等游客散开才拍到枝条环绕塔尖的画面,这种构图就像从钥匙孔里看世界,既突出了主体,又增添了故事性,不过要当心,框架太复杂反而会抢戏,就像给蒙娜丽莎画上夸张相框。
留白是高级的奢侈
新手常犯的毛病是把画面塞得太满,拍茶室时只在左下角放个青瓷杯,其余大面积留白,反而让氤氲的热气成了主角,这就像说相声的停顿,空白处藏着情绪,但留白不是随便留,要注意负空间的形状——阴天拍芦苇,让倾斜的茎秆与云层形成对角呼应,死白天空就变成了呼吸感。
重量平衡避免头重脚轻
看见秋千上穿红裙子的姑娘,直接拍会显得左边太重,向右挪三步,让右下角的石墩入镜,画面就稳当了,这类似跷跷板原理,大块深色物体可以用小块亮色来制衡,上周拍菜市场,卖鱼摊位的电子秤故意不拍全,留半个红色塑料袋在角落,油腻的台面顿时有了生气,不平衡的构图会让人下意识想伸手扶正相机。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