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光圈如何影响画面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看到背景虚化的照片会问:"为什么我的手机拍不出这种效果?"关键在于光圈叶片这个"水龙头",当光圈开到f/1.8时,就像把水龙头拧到最大,光线汹涌而入,景深变得像纸片一样薄,上周拍摄茶馆老人时,故意用f/1.4对准茶汤热气,后景的八仙桌立刻融化成色块,但要注意,拍集体照时若用大光圈,后排人的耳朵可能虚得像是被橡皮擦蹭过。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动态瞬间
菜市场抓拍活鱼跃出水面的经历让我明白,1/1000秒的快门如同瞬间合上的捕虫网,去年在黄河壶口,尝试用1/800秒凝固浪花,飞溅的水珠竟在照片里变成了悬浮的玻璃弹珠,但慢门才是魔术师——用三脚架架着相机拍30秒车流,红色尾灯就会在画面里拉出丝绒般的绸带,有个陷阱:手持拍摄时若低于1/60秒,画面会像没对焦的老花镜。
ISO感光度与画面噪点的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深夜拍昙花开放时被迫用到ISO3200,花瓣上的噪点比芝麻还密,这就像在黑暗里瞪大眼睛找东西,瞳孔(感光度)放得越大,看到的杂质(噪点)越多,现代相机如同夜视仪,但ISO6400以上时,阴影部分会出现类似电视雪花屏的彩色斑点,有个取巧办法:前期欠曝两档再提亮,比直接开高ISO更干净——就像煮汤时后期加盐总比开始就放多强。
白平衡设置如何欺骗眼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婚礼时新人坚持要"暖洋洋的感觉",把色温调到7000K后,白色婚纱竟泛出香槟色,这好比给房间换灯泡,从冷白光换成暖黄光,同样的白墙就有了不同情绪,有次在蓝调时刻拍雪景,故意用钨丝灯模式,整个画面瞬间变成《冰雪奇缘》的幽蓝世界,要警惕混合光源——咖啡馆里钨丝灯和日光灯打架时,自动白平衡会像墙头草般左右摇摆。
构图三分法并非万能公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草原采风时,固执地把蒙古包放在右下交叉点,结果画面像被裁切过的明信片,后来把帐篷顶对准画面上缘,利用三角形构图反而拍出了苍穹的压迫感,三分法像炒菜放盐,但全按菜谱来会失去惊喜,拍儿童特写时,故意把眼睛放在中线以上,留出下巴到画框边缘两指宽,比死守九宫格更有呼吸感,当画面出现明显引导线时,完全可以打破三分法。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