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工作原理如同人眼观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盯着烈日下的树叶时,瞳孔会不自觉收缩——这和相机调整光圈如出一辙,镜头就是人造虹膜,通过金属叶片开合控制进光量,曾有学员抱怨拍雪景总发灰,其实是测光系统被大面积白色欺骗,就像人眼突然从暗房走到雪地会暂时失明,这时需要手动增加1-2档曝光补偿,相当于强迫大脑重新适应亮度。
快门速度决定时间的形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瀑布照片里棉絮般的水流,其实是1/4秒慢门的魔法,但新手常犯的错是手持拍摄低于1/60秒,照片就像醉酒后的视野,有次在古镇拍灯笼,三脚架没带稳,最终成片里晃动的光轨反而有了节日烟火气,这提醒我们: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但得先知道规则——就像学自行车得先装辅助轮。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课
为什么九宫格交点放主体看着舒服?这和人走路习惯有关:我们总下意识避开马路正中央,教学生拍咖啡馆时,要求他们把拉花咖啡放在右下交叉点,留出左侧蒸汽的上升空间,结果有人把整个餐盘端到窗边,利用自然光在杯沿勾出的高光,反而比教科书式构图更有生活气息。
白平衡是光线的翻译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荧光灯下拍的食物总像隔夜菜?这就像戴着墨镜看油画,相机自动白平衡常把暖光翻译成中性白,拍婚礼现场时尤其明显,有次暴雨天拍街景,故意用阴天模式强化蓝灰色调,潮湿的马路反而有了胶片质感,所谓"准确"的白平衡,可能不如"正确"的情绪表达。
对焦是摄影师的注意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孩子追泡泡时,家长总希望整个画面都清晰,但相机不是人眼,无法同时聚焦前景泡泡和背景滑梯,单次对焦拍静态,连续对焦追移动主体——这就像看书时用手指引导视线,遇到笼中豹子这类复杂场景,手动旋转对焦环反而更快,毕竟自动对焦可能把铁栏杆当成主角。


 Joy欢乐颂
 Joy欢乐颂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