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三要素如何影响成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快门速度(S)、光圈(F)、感光度(ISO)被称为"曝光三角",比如拍摄奔跑的宠物狗,若快门低于1/500秒,画面必然模糊——这时调高ISO或开大光圈是救急方案,但前者会引入噪点,后者可能让背景虚化过度,为何专业摄影师总说"优先控制快门"?因为动态瞬间的凝固,往往比绝对画质更重要。
白平衡缩写藏着什么秘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AWB(自动白平衡)在多数场景表现良好,但遇到混合光源就露怯,拍摄夕阳下的咖啡馆,K值调到5500K时,暖黄灯光会变成惨白,这时手动预设WB或RAW格式才是正解,相机不像人眼能自动脑补色彩,所谓"准确白平衡"本质是欺骗机器重现记忆中的颜色。
对焦模式缩写怎么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AF-S(单次对焦)拍静物时精准,但切换成AF-C(连续对焦)才能抓住飞鸟,有趣的是,很多新手抱怨"相机总对焦到错误位置",其实是没搞懂AF-A(自动切换)的逻辑——它判断移动物体时,反应速度可能比不过人类预判,下次拍孩子奔跑,试试半按快门时轻微平移构图?
测光模式代号实战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价测光(矩阵测光)适合旅行风光,但遇到逆光人像就需切换点测光(约5%画面区域),有摄影师调侃:"相机测光像会计做账,总要确保18%灰不亏不盈。"拍摄雪景时,+1EV曝光补偿就是给相机的"视觉矫正",毕竟它总把白雪算成灰雪。
镜头参数缩写暗藏玄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70-200mm f/2.8这样的标注里,最大光圈值比焦距更重要,为什么室内拍摄宁要50mm f/1.8也不要24-70mm f/4?因为弱光环境下,大光圈能换取更低的ISO,注意USM/STM马达区别:前者对焦快但吵,后者适合视频拍摄,镜头上的"L"红圈可不只是装饰,那是光学性能的毕业证书。


 心湖泛起涟漪
 心湖泛起涟漪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