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职业的优缺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师能捕捉转瞬即逝的瞬间
按下快门的瞬间往往决定了一张照片的成败,清晨五点的晨雾、婚礼上新人的眼泪、野生动物捕食的刹那——这些画面一旦错过就无法复现,我曾为拍摄日出前的海岸线,连续三天凌晨四点架好三脚架,直到第四天才等到理想的光线,这种等待考验耐心,但成片后那种满足感无可替代,你是否想过?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我们可能已经在寒风中调整ISO参数了。
摄影器材的投入像无底洞
全画幅机身、大光圈镜头、无人机、滤镜系统……刚攒钱买完24-70mm f/2.8,又发现70-200mm更适合拍人像,有同行自嘲说:"买器材就像追女朋友,总以为下一个会更好。"去年拍摄极光时,我的备用电池在零下20℃全部失灵,最后只能把电池贴暖宝宝塞进内衣口袋保温,设备越专业,越容易陷入"差一件神器"的焦虑,但真正的好照片往往诞生于对现有器材的极致运用。
自由职业带来不稳定的收入
接婚纱摄影旺季月入五万,淡季可能连续三周没订单,朋友上个月推掉两个商业拍摄去冰岛采风,回来发现房贷账单比预期沉重,这种过山车式的收入模式,让很多摄影师既享受说走就走的自由,又不得不熬夜修图接私单,记得有次拍摄企业年会,客户临时要求加修200张照片,凌晨三点盯着显示器调色时,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说这行是"用肝换快门"。
审美疲劳比体力消耗更难熬
每天处理数百张相似的照片时,连最爱的构图都会变得乏味,就像厨师天天尝自己做的菜,再美味的料理也会味觉迟钝,有段时间我拍儿童写真,连续两周调整同样的粉色调预设,后来看到粉色连衣裙就条件反射想调曝光补偿,这时候需要主动打破惯性——去年强迫自己用50mm定焦拍完全本应广角完成的建筑项目,反而发现了新的视觉语言。
创作被甲方需求捆住手脚
商业拍摄中最常听到的不是"专业意见",而是"Logo再大点""把腿P长些",曾有位餐饮客户坚持要把暗调美食片改成高饱和网红风,最后成片像打翻的调色盘,这种时候,摄影师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既要满足金主爸爸,又要守住专业底线,解决办法?我会在交付标准作品后,偷偷按自己审美另存一版原片——既赚了生活费,又留着对得起良心的作品。


 Sunny心晴
 Sunny心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