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拍照时要做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模特需要理解摄影师的需求
摄影师举起相机时,往往心里已经构好了图,但模特如果只是僵硬地站着,再好的构图也会失去灵魂,这时候,沟通就成了关键,比如摄影师想要"慵懒午后"的感觉,模特却摆出商务精英的姿势,画面就会很割裂。
建议在拍摄前花5分钟讨论风格:是活泼的街头风,还是优雅的肖像照?摄影师说"放松一点",到底是要你瘫在沙发上,还是微微歪头?有个小技巧——让摄影师先示范几个动作,他们可能不是专业模特,但肢体语言比抽象描述直观得多。
模特要控制肢体语言的细节
很多人以为拍照只要"站直微笑",其实细微的调整就能让照片质感完全不同,比如手部姿势:完全放松会显得懒散,绷得太紧又像在握拳示威,试试看让手指自然弯曲,指尖轻轻相触——这种"未完成"的动作反而最有生命力。
再比如肩膀,正面直对镜头容易显得呆板,试试将一侧肩膀微微前倾,立刻就能增加动态感,有个经典矛盾:摄影师常说"放松",但完全放松的肢体拍出来往往是垮的,真正的秘诀是"假装放松"——肌肉保持控制,但表情和姿态要轻松自然,就像穿着睡衣走红毯的状态。
模特要学会管理表情层次
"笑得自然点"可能是最让模特头疼的指令,机械地咧嘴会变成假笑,但完全不做表情又显得冷漠,有个练习方法:想象镜头是刚给你讲了个冷笑话的朋友——那种"虽然不好笑但给你面子"的微妙笑容,往往最上镜。
遇到需要冷峻表情时也别真放空,试着用眼神讲故事:盯着镜头后方2米处的假想点,想象那里有只犹豫要不要靠近的流浪猫,这种"有焦点又不直视"的眼神,会比空洞凝视生动十倍,好照片里的表情永远在"即将发生什么"的临界点。
模特要适应镜头的透视变形
广角镜头前退半步,脸型就会从鹅蛋变成南瓜籽,这个物理规律让很多模特措手不及,有个反常识的应对方法:离镜头近时反而要后仰头部,用下巴对抗透视变形,就像你自拍时手机举太高会拍出双下巴,专业镜头也是同样的原理。
长焦拍摄时则相反,摄影师在十米外喊"表现亲密感",你如果真按日常距离互动,拍出来只会像两个陌生人,这时候要把所有动作放大150%——拥抱时手臂多环绕5厘米,对视时多停顿3秒,这就像在话剧舞台上表演,看似夸张的举动,通过镜头压缩后刚好恰到好处。


 Snow雪花飘
 Snow雪花飘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