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需要掌握基础器材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拿起相机的初学者常被密密麻麻的按钮吓退,其实就像学骑自行车要先熟悉刹车和踏板,光圈、快门、ISO这三个参数是控制曝光的铁三角——调大光圈就像睁大瞳孔吸收更多光线,加快快门如同快速眨眼睛定格瞬间,而ISO升高相当于在暗处强行瞪大眼睛,虽然能看清但会引入噪点,建议从AV档(光圈优先)开始练习,比如拍摄公园长椅时,故意把光圈调到f/1.8观察背景如何融化成光斑,再缩到f/11看看前后景如何同时变清晰。
构图决定画面的呼吸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着憋闷?往往是元素堆砌太满,三分法并非金科玉律,但确实是很好的起点,试着把黄昏的太阳放在右上交叉点,留出左侧给摇曳的芦苇,画面突然就有了流动性,对角线构图更适合表现动感,拍摄奔跑的宠物狗时,让它的身体沿着画面对角线伸展,连静态照片都能听见"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记住构图是减法艺术,拍街头时如果杂乱的招牌总跳出来抢镜,不妨蹲低用仰视角让天空成为简洁背景。
用光绘画是摄影的本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斜射的光线能让人像皮肤的绒毛都清晰可见,而正午的顶光会在眼窝投下难看的阴影——这和炒菜火候同理,大火爆炒和文火慢炖适用不同食材,逆光拍摄树叶时,试试降低曝光补偿让叶片脉络变成发光的血管;遇到阴天别急着收器材,漫射光正是拍摄瓷器的好时机,那些在强光下会过曝的高光细节此刻温顺得像只猫,记住光的三个特性:方向决定立体感,强度影响情绪,色温左右氛围。
后期是拍摄的延续而非补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觉得修图是作弊,但暗房时代的大师们早就用遮挡技法调整影调,RAW格式就像生面团,白平衡可以随意调整而不损失品质,但过度拉阴影就像把泡水的饼干强行烘干——裂纹永远都在,局部调整画笔比全局滑块更聪明,给灰蒙蒙的风景照加渐变滤镜时,记得留出山脉轮廓的硬度,最关键的后期原则是:所有调整都该服务于你想传达的情绪,而不是因为"这个预设看起来很酷"。
观察力比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价值十万的器材也可能拍出超市宣传单般的照片,训练观察力可以从日常事物开始:注意咖啡杯里晃动的涟漪如何反射天花板灯光,雨天车窗上的水滴怎样扭曲街景,等待的耐心同样关键,拍摄跳广场舞的大妈时,与其追着拍不如预判她们的动作轨迹,当扇子展开的瞬间恰好挡住刺眼的霓虹灯——这才是决定性时刻,好照片不在远方,在于你能否发现习以为常中的非常。


 FireflyDance
 FireflyDan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