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着相机就往会场最后一排冲,结果拍出来的照片全是后脑勺,其实前排侧方45度才是黄金位置——既能避开投影仪光线干扰,又能把主席台和观众席同时装进画面,试试把相机架在离地1.2米的高度,这个视角最接近人类平视习惯,拍出来的横幅合影不会产生"领导像巨人,群众像地精"的滑稽效果,遇到圆桌会议别犯愁,爬上隔壁空置的音响架俯拍,比围着桌子转圈体面多了。
怎样处理复杂的现场光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会议室顶灯像得了白内障,主席台补光灯又亮得像审讯室?别急着开闪光灯,先把窗帘缝隙漏进来的自然光当成免费柔光箱,遇到LED大屏作背景时,长按手机屏幕锁定对焦在人物面部,再把曝光补偿拉低1档,能避免把发言人拍成剪影,头顶射灯会在眼窝投下骷髅般的阴影,这时候让人物微微抬头,或者用张A4纸当反光板垫在桌上,效果比后期修图自然十倍。
抓拍重要瞬间的秘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等领导端起茶杯再按快门就晚了,观察发言前的小动作:整理领带、清嗓子、扶眼镜,这些都是即将抬头的信号,用连拍模式时别贪心,三张一组刚刚好——第一张可能闭眼,第三张可能表情僵硬,中间那张往往最生动,颁奖环节要预判动线,当获奖者起身走向舞台时,提前把对焦点锁定在奖状交接区域,比追着人跑拍出来的画面稳定得多。
让集体照摆脱证件照气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十个人排成军训队列的照片,十年后翻出来连当事人自己都认不全,不妨在茶歇时抓拍自然交流的场景,或者让每排错开半个身位形成层次,遇到必须摆拍的情况,试试"三三制":让第一排坐椅子,第二排站地面,第三排踩矮凳,最后排的举着手机假装在拍观众,画面瞬间就活起来了,切记避开消防栓和盆栽,上次某单位合影,领导头顶正好伸出棵发财树,被同事做成表情包传了半年。
后期处理的分寸拿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领导皮肤修得像瓷娃娃反而假,用修复画笔点掉衬衫上的汗渍就够了,批量处理时别迷信自动白平衡,盯着投影幕布的色温来调整最靠谱,遇到必须裁切的情况,保手不保杯"——宁可让桌上的矿泉水瓶缺个角,也别把正在握手的人物手腕裁掉,导出前把照片放大到200%检查细节,某次发布会照片里,背景板上的错别字就是这么被网友发现的。


 Fun欢乐派
 Fun欢乐派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