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斜射光能塑造立体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出后1小时内,太阳位置低于45度角,光线像被筛子过滤过般柔和,这时候拍人像,模特面部不会出现难看的阴影沟壑;拍建筑时,砖石纹理会被拉长的影子强调出来,有个反常识的现象:冬季这个黄金时段反而比夏季更长——因为太阳爬升速度更慢,记得去年拍故宫角楼时,7:15分的阳光刚好擦过琉璃瓦,把屋脊上的小兽影子投在红墙上,比正午时分呆板的顺光有趣十倍。
傍晚的魔术时刻藏着渐变色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落前半小时被称为"黄金时刻",但真正的高手会再等十分钟,当太阳沉到地平线以下,天空会像鸡尾酒般分层:靠近地面是橙红,往上渐变成粉紫,最顶端还留着点蓝,这时候用长焦镜头压缩景深,能拍出油画质感的背景,不过要注意白平衡设置,自动模式常会把暖调吞掉,有个土办法:对着晚霞旁边的云朵测光,再减1/3档曝光,这样既保留暗部细节,又不会让高光溢出。
阴天其实是天然的柔光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误以为阴天不适合拍照,其实厚云层相当于价值上万的摄影棚柔光设备,拍摄静物时,瓷器表面的反光会变得均匀;拍花卉能避免花瓣被强光晒蔫的尴尬,上个月拍一组玻璃杯产品照,特意选了多云天气,省去了用硫酸纸反复调试的麻烦,但要注意,这种光线容易让画面发灰,后期需要加强10%左右的对比度——就像炒青菜最后淋的那勺明油。
正午顶光也能玩出花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教科书都说避开正午拍摄,但有些题材偏偏需要这种"错误"光线,比如想表现沙漠的灼热感,让驼队的影子缩成脚下的一团,比任何滤镜都有说服力,拍现代建筑玻璃幕墙时,垂直向下的阳光会让镜面产生星芒效果,有次在陆家嘴天桥蹲守,发现下午1点整,阳光在环球金融中心斜面切割出几何光斑,这种效果其他时段根本复制不来,关键是要把劣势转化为特点,就像川菜师傅处理苦瓜,用重料反而成就独特风味。
雨后的散射光自带通透属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暴雨刚停的半小时,空气中悬浮的水珠就像千万个微型棱镜,这时候拍绿植,叶脉会透出翡翠般的质感;拍街景时,潮湿的地面变成天然反光板,去年台风天冒险出门,发现梧桐树下的积水倒映着老洋房,用70mm焦段竖构图,得到张虚实交错的镜像作品,不过要抓紧时间,等水洼开始蒸发,这种剔透感就会消失——和刚出炉的舒芙蕾一样讲究时效。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