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培训班藏在哪些生活场景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问"学摄影必须报班吗",其实培训班就像菜市场的调料摊——专业厨师会专门采购,但家庭主妇也能在超市顺手买到,线下最常见的是文化馆的公益课,老师讲构图时会突然掏出一个发霉的橙子:"看,这就是过曝的高光细节",商业机构的课程往往藏在写字楼里,玻璃门上贴着"零基础速成"的标语,但推门会发现学员正围着三脚架争论云台螺丝该拧多紧。
相机说明书是最被低估的教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带着崭新的单反来上课,却连AF-ON键都没摸过,有次在公园拍荷花,旁边举着手机的大爷突然问我:"小伙子,你这相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是啥?"其实那就是说明书第37页讲的光圈实时预览,把说明书当菜谱反复翻,会发现"慢火炖煮"(长曝光)和"猛火爆炒"(高速连拍)的按钮原来早就躺在机身上。
网络课程像自助餐厅要会挑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某平台19.9元的摄影课点击量破万,但评论区有人抱怨:"老师用价值八万的镜头教手机修图",这就像用米其林厨具教煮泡面,真正实用的网络课会明确标注"本课程需要三脚架配合练习",就像菜谱标注"需准备砂锅",有个讲闪光灯的视频特别实在,镜头直接对准翻车的拍摄现场:"看,这就是没柔光罩的骷髅光,像半夜突然开顶灯的效果。"
老茶馆里藏着免费摄影私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器材城的老师傅擦着镜头突然问我:"知道为什么拍雨丝要1/60秒吗?"没等我回答就拧着UV镜解释:"就像捞面条,太快了捞不到,太慢了全糊锅",这些实战经验比教科书生动得多,公园里扛三脚架的大爷们也是活教材,他们能指着梧桐树说:"逆光拍叶子要减两档,不然跟塑料片似的"——这种比喻教科书上绝对找不到。
菜鸟互啄比名师指点更涨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论坛的"作业互评区"常出现神奇画面:有人批评"构图太满",被反驳"我这是致敬布列松",这种碰撞反而让人记住,拍儿童时留白要像"课桌抽屉",既不能空得吓人,也不能塞到关不上,上周线下活动,两个人为白平衡吵到掏灰卡实测,结果围观群众都学会了"拍雪景要加两档曝光"这个冷知识。


 Grace优雅范
 Grace优雅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