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摄影师如何计算服务费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第一次找跟拍时,都会盯着价格表犯嘀咕:为什么有人报价200元/小时,有人却要800元?这和点外卖完全不同——不是选个最便宜的就能解决问题,摄影师的成本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设备折旧、交通时间、后期修图这些隐形工序,就像餐厅后厨的备菜过程,虽然不上桌却直接影响成片质量,去年有个客户坚持要砍价到150元/小时,结果收到的照片连白平衡都没调准,婚礼现场拍得像恐怖片现场。
城市差异怎样影响跟拍报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上海新天地拍商业活动,和在县城跟拍婚礼,价格能差出三倍不止,这不单纯是摄影师想多赚钱,而是场地复杂度决定的,大城市的玻璃幕墙反光、密集人流干扰,逼得摄影师必须用更贵的抗眩光镜头,还得像打游击战似的抢机位,我接过最棘手的单子是在陆家嘴天桥拍发布会,光躲避游客入镜就耗掉半小时,这种时间损耗自然会计入成本。
特殊场景为何要加收费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下跟拍比陆地贵50%起步,这个溢价真不是乱收,且不说防水壳比相机本身还贵,单是憋气调整构图就够折腾,有次拍潜水求婚,新郎的领结总往脸上飘,我不得不反复下潜整理造型,上岸后鼻子里都能倒出半杯海水,类似的情况还有夜间拍摄要带补光设备,高原拍摄要扛氧气瓶——这些额外付出,就像给汽车加装防滑链,属于必要但非标配的投入。
旺季淡季价格浮动规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年5月和10月,跟拍摄影师的价格会像景区门票一样上浮20%,去年国庆前两周,有个客户临时想加塞档期,我报出平日双倍价格他居然秒同意,后来才知道他问遍全城才发现,其他摄影师早被订光了,这就像春运抢票,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反观三伏天里,有些摄影师宁愿接800元的室内单,也不接1200元的户外跟拍——中暑风险也是成本。
套餐时长怎样选最划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订3小时却只拍2.5小时就收工,这种亏我劝你别吃,其实跟拍和剪发很像,都有"起步价"的概念,多数摄影师设3小时起订不是没道理:前半小时熟悉环境,最后半小时查漏补缺,真正高效出片的就是中间那段,有次跟拍企业年会,客户坚持只订2小时,结果领导致辞超时,关键颁奖环节根本没拍到,后来他咬牙加了1小时,反而多花了50%的加急费。


 Star闪耀
 Star闪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