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模式能解锁手机隐藏实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怨手机拍照总像隔靴搔痒,其实就像微波炉没按启动键——默认的自动模式把90%功能都锁在菜单里,以某品牌的专业模式为例,手动调整ISO至50时,傍晚的霓虹灯招牌能拍出绸缎般的质感,而自动模式只会拍出光斑,上周帮朋友拍咖啡馆菜单,手动把快门调到1/125秒,凝固住热拿铁冒出的螺旋状蒸汽,这种细节自动模式根本抓不住。
HDR功能是把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把HDR当万能开关,结果拍阴天的故宫,屋檐阴影和云层亮部确实平衡了,但整张照片像被漂白剂泡过,上个月在敦煌拍落日,关掉HDR反而让雅丹地貌的裂纹层次分明,天空保留住橘紫色渐变,当画面里同时存在强光源和深色纹理时,HDR可能会吃掉你最想保留的戏剧性对比。
人像模式的抠图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姑娘们举着咖啡杯摆拍时,发丝边缘总出现诡异的荧光边——这是算法把拿铁蒸汽误判成背景,实测发现,站在树荫下开人像模式,手机可能把树叶间隙识别成主体,有个取巧办法:拍摄时让人物离背景至少3米,这样虚化过渡更自然,上周拍宠物店布偶猫,故意让猫爪搭在玻璃柜台上,结果虚化算法把爪子处理成了半透明果冻。
夜景模式需要反向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都说三脚架是夜景必备,但手持拍摄时打开夜景模式反而会糊片,测试发现,手机在暗光下会强制降低快门速度,有次拍城市灯光倒影,1/4秒的曝光让水面波纹变成了油画笔触,但如果是抓拍夜间小吃摊的火苗,宁可调高ISO让画面出现噪点,也别让动态模糊把火焰拍成鬼影,移动主体和夜景模式天生相克。
滤镜预设要配合环境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红们推荐的胶片滤镜直接套用会翻车,雨天傍晚试过用某款青橙滤镜,柏油马路反光直接变成荧光蓝,活像科幻片外星地表,后来发现,这类滤镜在上午9点顺光环境下效果最佳,拍菜市场水产摊时,关掉所有滤镜反而让银鳞的冷光和暖色灯泡形成天然对比,比任何预设都有生活气息。


 CloudWhisper
 CloudWhisper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