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的就业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师需要掌握多领域技能
很多人以为按下快门就能赚钱,但现实是婚礼跟拍要懂灯光调度,电商拍摄得会静物布景,去年帮朋友拍淘宝箱包,白色背景布反光太强,包身暗部细节全糊成一片,后来用硫酸纸柔化主灯,侧逆光打轮廓,才把皮革纹理拍出层次感,这行就像开餐馆,光会炒菜不行,还得算成本、管库存。
自由接单比坐班更考验生存能力
影楼月薪八千听着稳定,但自己接单可能一单就赚这个数,问题是客户从哪来?我第一个商业单是靠给餐厅免费拍菜单换来的,后来老板介绍了连锁酒店客户,现在短视频平台成了新战场,有个同行专拍宠物,用猫狗变装视频引流,接到的宠物食品广告比影楼工资高三倍,但自由职业就像骑独轮车,得不停踩踏板才能保持平衡。
器材投入与收入未必成正比
见过太多人贷款买哈苏却接不到活,其实手机拍美食短视频的博主,用环形灯加反光板照样月入两万,关键在找准细分市场——本地面馆老板不需要4K宣传片,他们更看重能突出面条劲道的手机竖版视频,有个拍证件照的老师傅,用二十年前的尼康D200加影室灯,靠教育局集体照订单在县城买了三套房,器材就像钓鱼竿,十万元的碳素竿钓不上鱼,不如先用竹竿练手。
行业转型比技术升级更重要
以前拍婚纱的现在转行拍短视频脚本,这是真事,婚庆公司要求摄影师必须会运镜设计,光会拍静态构图已经不够用,上个月帮培训机构拍网课,甲方直接要求"一镜到底带产品植入",这哪是摄影师,分明得兼职导演,有个转型成功的案例:拍儿童写真的工作室,现在专攻幼儿园延时摄影,把小朋友日常剪成纪实短片,家长纷纷加钱买花絮,这行就像冲浪,得盯着下一个浪头在哪儿。
地域差异直接影响收入天花板
在三线城市拍一套婚纱照收两千算高价,同样水准在深圳能报八千,但成本呢?市中心工作室月租够在县城租半年,认识个云南的摄影师,专拍少数民族服饰客片,通过线上接全国订单,把传统服饰租赁和跟拍打包成旅游项目,反观北京某些商业摄影师,反而要降价和大学生抢活,就像卖海鲜,沿海城市论斤秤,高原地区得按片卖。


 诗意弥漫心间
 诗意弥漫心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