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构图让画面更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一眼就觉得舒服?秘密往往藏在无形的格子里,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四条线交汇的四个点就是黄金位置,拍摄人像时,把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背景的山水自然成为陪衬;拍落日时,把地平线压在下三分线上,天空立刻有了呼吸感,相机自带的网格线就是你的隐形尺子,但别被它框住思维——偶尔把主体稍微偏离交点,反而能制造动态的紧张感。
引导线构图牵着观众眼睛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铁轨、河流、甚至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都是天然的视觉导游,这些线条像看不见的绳索,把观众的视线从画面边缘拽到主体上,拍老街时,让青石板路的缝隙斜穿左下角指向尽头的灯笼;拍人像特写时,用模特的手臂曲线引导看向锁骨处的项链,但要注意陷阱:杂乱的树枝或突然中断的栏杆,会变成绊倒视线的障碍物,这时候要么换角度,干脆用大光圈把它们虚化成色块。
框架式构图给画面加个画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窗户、拱门、甚至是树叶间隙,都能变成免费的相框,去年在徽州拍马头墙,特意蹲下来用石雕漏窗做前景,白墙黑瓦突然就像被装裱的古画,这种构图要警惕"画框吃主体"的毛病——框架太复杂或颜色太跳,会抢了主角的风头,有个土办法:先用手机黑白模式预览,如果框架比主体还显眼,就得简化或后退两步,雨天试试车窗上的水珠框架,朦胧感刚好能过滤掉街景的杂乱。
负空间构图用空白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面积的留白不是浪费画面,而是给想象留座位,拍孤舟最好让湖面占七成篇幅,那种渺小感比近景特写更有冲击力,晨雾中的单棵枯树,如果塞满整个画面是伤感,退后十步只占左下角,反倒成了禅意,新手常犯的错是留白不留"气",纯色天空没有云层变化,死白的墙面缺少纹理,这样的空白就像没调味的白粥,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等一只飞鸟入画,或者手动调低曝光让空白泛起层次。
对称构图打破对称才生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镜子般完美的对称适合建筑摄影,但活人的生活需要一点破绽,拍故宫中轴线时,故意让屋檐的鸽子偏离正中;婚礼跟拍里,双人倒影中掺几片落叶的波纹,最妙的对称是"心理对称"——父亲右肩扛着孩子,左边用飘起的气球平衡画面,强迫症式的绝对对称容易显得死板,这时候开连拍模式,等风吹乱模特的发梢,或是让对称背景前走过一个斜挎包的路人。


 Star闪耀
 Star闪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