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像摄影师后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俄罗斯摄影师如何塑造立体感
在莫斯科的地下铁拍摄时,常遇到顶光造成的面部阴影,这时会打开PS的"阴影/高光"工具,把阴影数值调到15%-20%,但绝不贪心——过度提亮会让皮肤像被漂白过,有个小技巧:用曲线工具单独压暗背景,模特的轮廓立刻从墙面"跳"出来,为什么他们的肖像总像被聚光灯照着?秘密在于用加深工具在颧骨下方轻扫两下,比疯狂推高对比度更自然。
他们怎样处理标志性的冷调肤色
圣彼得堡的冬季拍摄后,原片肤色常泛着病态青灰,别急着拉色温滑块,先建立纯色填充层选深蓝色,混合模式改"排除",不透明度降到5%-8%,这招能中和皮下血管的杂色,比直接加暖更精准,见过那些像被伏特加浸润的暖调肖像吗?其实是把橙色饱和度降低3点,明度提高2点,再在色相里把红色往右微调2度达成的效果。
为什么俄罗斯人像总有油画质感
给芭蕾舞者修片时发现,高反差保留(半径4.0像素)叠加柔光模式后,用不透明度60%的仿制图章顺着肌肉纹理修复,能复刻列宾美院的笔触感,但要注意避开眼白和牙齿——这些部位需要新建图层用白色画笔点0.3%流量轻扫,就像给冬宫雕像补雪,你注意到他们发梢总带着光晕吗?那是用羽化15px的套索圈选发丝,在通道里单独提亮蓝色通道的成果。
战斗民族如何驾驭高光溢出
西伯利亚的雪景人像常出现死白高光,解决方法是把RAW文件的白点降到245,同时把去雾滑块右推8个单位,有个反常识的操作:在过曝的雪地里反而要加0.3档曝光补偿,这样后期拉回高光时能保留更多细节,记得那次在贝加尔湖拍摄,冰面反光毁了整组照片?后来发现用渐变滤镜从脚部往上拉-1档曝光,再手动绘制蒙版保护人物,比HDR合成更自然。
他们怎样处理暗部才不显脏
莫斯科剧院后台的弱光拍摄,暗部总藏着恼人的彩色噪点,在ACR里把"颜色"噪点降到25,但"明亮度"保持0——这个矛盾设置既能去色斑又保留胶片颗粒感,修地铁工人的肖像时,发现用黑色画笔(流量3%)在新建图层上涂抹阴影区,图层模式选"线性减淡",比简单拉阴影滑块更有层次,为什么他们的暗部像天鹅绒?秘密是在曲线暗部区域打三个紧挨的锚点,中间点下压2%,两侧保持水平。


 OceanWaveDream
 OceanWaveDream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