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优秀摄影师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师如何用光线塑造人物情绪
光线是人像摄影的灵魂,很多新手习惯用顺光拍摄,觉得这样能让人脸更清晰,但真正的高手更偏爱侧光或逆光,比如在黄昏时分,让阳光从模特斜后方45度角照射,发丝会被镀上金边,而面部则处于柔和的阴影中,这种光线能瞬间提升画面的层次感,忧郁或浪漫的情绪自然流淌,记得有次拍摄一位舞者,我故意让窗户光只照亮她半边脸,未受光的那侧用反光板补一点微光,成片后她惊讶地说:"这不像照片,像从油画里走出来的。"
背景虚化不是按下快门就能实现
看到那些背景如奶油化开的人像作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大光圈就行",但实际拍摄中,仅用f/1.8光圈可能让模特耳朵都虚掉,真正控制虚化程度的是三个要素协同:光圈大小、焦距长短、以及主体与背景的距离,用85mm镜头时,我会让模特至少离背景5米远,站在树影斑驳的墙前,用f/2.8拍摄反而比盲目开大光圈更有质感,就像煮汤时撒盐,不是整罐倒进去就好,得考虑食材本身的滋味。
引导模特比纠正姿势更重要
"手放哪里?眼睛看哪儿?"——这是被拍者最常问的问题,与其直接摆弄对方身体,不如用情境引导,比如想让模特展现松弛感,可以说"想象你刚听到一个忍俊不禁的秘密";需要冷峻表情时,可以提议"回忆冬天赤脚踩在雪地上的瞬间",有次拍摄退休老教师,当我问"您当年板书最漂亮的那个字是什么",她下意识抬手在空中书写,眼角的皱纹里顿时溢满自豪,这个瞬间比任何刻意的造型都动人。
后期处理是第二次创作而非补救
很多人把修图等同于"祛痘瘦脸",但专业摄影师会把RAW文件看作黏土,调整白平衡时,我会参照画面中的中性色物体,比如水泥墙或牛仔裤;处理肤色时,用曲线工具单独选取红色通道微调,比直接加饱和度更自然,曾有位客户坚持要把阴天拍的片子调成暖色调,当我示范着把阴影加些青蓝,高光点缀橙黄后,她恍然大悟:"原来不是非要阳光灿烂才有温度。"这就像做菜时用柠檬汁代替味精,看似矛盾的搭配反而激活了本质的鲜味。


 Sunny心晴
 Sunny心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