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握持姿势决定画面稳定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抱怨拍出来的照片模糊,却忽略了最基础的握机方式,右手紧握机身手柄,左手托住镜头底部,两肘轻贴肋骨——这个动作像端着一碗热汤,既要稳当又不能太僵硬,曾有个学员用200mm长焦拍孩子踢球,抱怨总拍虚,后来发现他习惯单手持机,快门速度再快也抵不过手臂晃动,试试把取景器边框抵住眉骨,呼吸时轻轻屏住半秒,连1/30秒的快门都能驾驭。
光圈大小控制虚实魔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拍人像总爱用f/1.8?看看公园里拍花的阿姨们就明白了,她们蹲在郁金香前,背景糊成彩色泡泡,这就是大光圈的魅力,但上周帮朋友拍全家福,他用f/1.4拍,结果前排爷爷的耳朵和后排孙子的鼻子不在一个焦平面上,光圈开得越大,清晰范围越薄,拍集体照时收到f/5.6以上更稳妥,就像合唱团站位不能挤成一列。
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闸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该用1/1000秒还是1/4秒?这取决于你想要水珠还是绸缎,有次在古镇见到游客拍流水,快门声像机关枪,回看时却发现每张都像按了暂停键,其实把相机架在石栏上,调到1/4秒,水流立刻有了丝绸质感,但拍街头奔跑的孩童,低于1/250秒的照片八成会留下残影,就像你试图看清旋转的自行车辐条。
ISO感光度是把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傍晚拍舞台表演,有人把ISO调到25600,结果照片布满彩色噪点,像撒了把彩椒粉,其实多数佳能入门机在ISO3200内还能保持干净画面,上周咖啡馆拍摄,我发现窗边ISO800配f/4光圈,比强开ISO6400的画质好三倍,记住提升ISO就像给传感器灌咖啡,临时提神可以,过量就会手抖。
白平衡能改变照片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片雪地有人拍出暖阳感,有人拍出冷峻感?自动白平衡常被灯光欺骗,拍婚礼蛋糕时,宴会厅的暖光会让白色奶油泛黄,这时手动调到4000K,立刻还原真实色彩,但故意用6000K拍夕阳,云层会烧得更红,就像给记忆加滤镜,下次拍雨景,试试阴天模式,灰蒙蒙的天空反而有了戏剧感。


 沉醉清风怀抱
 沉醉清风怀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