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作品

摄影专业艺考辅导教程,摄影专业艺考全攻略,从基础到实战的辅导教程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为什么清晨拍人像总比正午柔和?关键在于光线角度和强度,早晨阳光以45度斜射,在模特面部形成自然渐变的阴影,而正午顶光会在眼窝、鼻下投下生…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清晨拍人像总比正午柔和?关键在于光线角度和强度,早晨阳光以45度斜射,在模特面部形成自然渐变的阴影,而正午顶光会在眼窝、鼻下投下生硬的黑影,试着用窗帘模拟这个原理:拉开一半窗帘,让光线从侧面漫射进来,此时拍摄静物,暗部会保留细节而非死黑,遇到强光天气也别急着收器材,找片树荫让模特站在明暗交界处,斑驳的光影反而能增加画面层次。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试试把地平线压到画面1/10处,让天空占据大面积,这种失衡反而能强化孤独感,拍摄街景时,故意让前景行人虚化挡住1/3镜头,比规整的"橱窗式构图"更有临场感,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就像炒菜放盐,教科书说3克,但老厨师都凭手感,下次拍餐厅美食,不妨让筷子从画外斜插进来,比俯拍全景更有食欲冲击力。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用1/1000秒凝固水花,还是1/4秒拉成丝绸?这取决于你想讲述什么故事,前者适合表现力量感,后者则传递时光流逝,地铁站里练习追焦拍摄:用1/60秒快门,相机跟随列车移动,背景会拉出彩色光轨,而车厢保持清晰,这个技巧就像炒栗子时要不停晃动锅子,栗子本身(主体)不动,而炭火(背景)的余温却在视觉上流动起来。

色彩管理比调色更重要

色彩管理比调色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别人拍的夕阳比你鲜艳?问题可能出在拍摄环节而非后期,正午拍红色物体时,试着欠曝0.7档能保留更多色彩信息,过曝的高光就像煮过头的白菜,再也找不回鲜嫩质感,阴天拍摄前,在白平衡设置里手动加200K色温,相当于给画面"煮姜汤驱寒",记住RAW格式只是生食材,若前期曝光失误,就像烧焦的鱼再怎么淋酱也难补救。

镜头语言要服务于主题

镜头语言要服务于主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85mm定焦拍人像真的万能吗?当需要表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时,35mm可能更合适,拍摄旧巷子里的老人,用广角镜头贴近前景的搪瓷缸,后景虚化的棋局自然成为故事注脚,这就像中医抓药,不同症状要配伍不同药材,特殊题材不妨尝试非常规组合,比如用微距镜头拍建筑局部,那些被忽略的砖石肌理反而比全景更有历史厚重感。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