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自学入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了解手机摄像头的特性
手机摄像头和单反不同,它的传感器小,光圈固定,但这不代表拍不出好照片,很多人抱怨手机拍夜景糊成一片,其实问题出在忽略了它的弱点——弱光表现差,白天光线充足时,手机完全可以拍出细节丰富的照片;但到了晚上,与其拼命拉高ISO让画面充满噪点,不如找个路灯或橱窗灯光作为辅助光源,试试对着傍晚的天空测光,你会发现建筑物的轮廓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构图比滤镜更重要
看到别人发的照片加了滤镜很有感觉,自己套用同款却总觉得差点意思?问题可能出在构图上,滤镜只是调味料,构图才是食材本身,记住三分法则:把画面横竖分成三等份,重要的元素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食物时,把碗放在右下交叉点,留出左侧空间展示餐具的延伸感,下次拍照前,先问问自己:这张图的视觉重心在哪里?有没有杂乱的背景抢戏?
手动模式不是摆设
自动模式虽然方便,但遇到特殊场景就会暴露局限性,为什么逆光拍人总是脸黑?因为手机在自动测光时优先考虑了明亮的背景,这时可以手动点击屏幕中人物的脸部调整曝光,或者开启HDR功能平衡光比,拍摄运动物体时,手动选择快门优先模式能避免拖影——就像用筷子夹弹跳的丸子,预判落点才能抓个正着。
后期修图要把握分寸
修图软件里那些滑块就像调味罐,盐放多了菜就毁了,常见的误区是把清晰度拉到满格,导致景物边缘出现难看的白边;或者过度提亮阴影,让照片失去立体感,正确的做法是:先调整曝光和色温打好基础,再用局部工具微调,比如修人像时,只提亮眼白和瞳孔反光,比整体美颜更自然,最好的后期是让人看不出修过图。
观察光线是永恒的课题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清晨和黄昏拍照?因为这时候的斜射光线能勾勒出物体的质感,正午顶光拍人像会在眼窝投下浓重阴影,但用来拍摄几何建筑却能突出结构线条,阴天其实是天然的柔光箱,特别适合拍花卉和静物,试着连续三天记录同一地点不同时段的光线变化,你会发现更多拍摄可能——毕竟摄影就是用光的艺术,而手机随时都在口袋里。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