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作品

摄影到底需不需要后期,摄影必须后期还是可以原片直出?

摄影到底需不需要后期胶片时代的暗房就是数字时代的PS暗房里用显影液控制反差、用遮挡技法调整局部曝光——这些传统工艺和今天的曲线工具、蒙版操作本质相同,2018年…

摄影到底需不需要后期

摄影到底需不需要后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胶片时代的暗房就是数字时代的PS

暗房里用显影液控制反差、用遮挡技法调整局部曝光——这些传统工艺和今天的曲线工具、蒙版操作本质相同,2018年我在青海用胶片拍雪山,发现前景牦牛欠曝三档,最后通过分区显影才救回细节,就像厨师不会生吃食材,前期拍摄相当于采购新鲜原料,后期则是必不可少的烹饪过程。

相机CMOS永远不如人眼智能

清晨逆光拍摄故宫角楼时,相机会把红墙拍成橙色,屋檐斗拱的暗部则糊成黑影,这就像用老式血压计测量脉搏——仪器需要人工校准,通过后期还原朱砂红的饱和度,提亮阴影找回木质纹理,其实是在弥补设备的技术局限,去年帮杂志拍敦煌壁画,现场灯光偏青,如果不做白平衡修正,飞天彩绘就会失去唐代矿物颜料的独特质感。

有些缺陷只能靠前期解决

过度依赖后期就像用创可贴缝合骨折——去年在雨崩村拍银河,有个影友妄想靠堆栈修复严重热噪的夜空原片,其实当时只要把ISO从12800降到3200,多拍几张做曝光合成就能解决,好比炒菜忘放盐,后期调味终究比不上正确的火候掌控,我拍商业静物时,金属反光板上的指纹可以在PS里修掉,但若前期没擦干净,后期要花三倍时间处理。

后期是创作不是造假

有人质疑调色算不算"作弊",那画家用不同颜料是不是欺骗?2020年我拍的一组工业废墟,通过分离色调让铁锈呈现蓝橙色对比,这就像梵高用夸张的笔触表现内心感受,但必须区分"调整"和"伪造"——把颐和园玉兰季的枯枝P成繁花似锦,这种操作才真正违背摄影本质,就像化妆可以突出五官优点,但不能把单眼皮变成双眼皮。

好照片需要前后期默契配合

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需要精准预判,亚当斯的"区域曝光"依赖精细冲洗,我在冰岛拍极光时,前期用RAW格式保留天空层次,后期才能还原肉眼看到的渐变绿,这如同交响乐团的演奏——前期是乐谱设计,后期是指挥家的二度创作,最近指导学生完成城市夜景项目,要求他们先用手动模式控制光比,再用亮度蒙版精细调整,这才是完整的摄影工作流。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