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部入部申请书8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摄影的语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得像油画,有人却像手机随手拍?去年秋天我在操场拍落叶,下午四点的斜阳把影子拉得老长,突然明白光线才是真正的魔术师,逆光拍摄时叶片脉络像血管般清晰,顺光时却变成平平无奇的黄纸片,记住这个笨办法:拍摄前围着主体转一圈,观察哪个角度的光线能让静物开口说话,就像炒菜要控制火候,强光适合表现金属质感,柔光更适合拍婴儿皮肤。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次帮同学拍证件照,他抱怨"怎么把我拍得像个通缉犯",问题出在死板的居中构图,像把人物钉在画框正中间,后来尝试三分法,让人物眼睛落在左上交叉点,背景留出呼吸空间,顿时有了故事感,这就像写文章不能只会用逗号,黄金分割、引导线、框架构图都是标点符号,下次拍食堂饭菜时别急着按快门,先问问自己:筷子形成的斜线能不能指向最诱人的那块红烧肉?
参数是相机的方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开始总被光圈快门ISO搞得头晕,直到有次拍运动会闹笑话,用f/1.8大光圈拍百米冲刺,结果只有第一排同学的脸清楚,后面选手全成了色块,这就像用毛笔写小楷,工具和场景根本不匹配,现在我会根据需求调整:拍流水用慢门得像熬糖浆般耐心,抓拍篮球赛则要像炒田螺那样快准狠,记住参数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方言要入乡随俗。
后期是照片的裁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有人把晚霞调成荧光粉,活像打翻颜料罐,去年我拍社团招新,原片灰蒙蒙像隔了层毛玻璃,用曲线工具微调后,海报上的毛笔字突然有了立体感,但别学美颜软件那种暴力修图,这跟往炒青菜里倒半瓶酱油没区别,建议保留RAW格式,就像留着衣服的缝份,哪天审美进步了还能拆线重改,调色时不妨想想:这张照片该是普洱茶的醇厚,还是龙井的清爽?
观察是摄影的内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段时间我沉迷各种滤镜,直到发现清洁工阿姨扫落叶的剪影比所有网红滤镜都动人,现在相机里存着很多"废片":食堂蒸笼的白雾、雨天窗上的水痕、旧书摊泛黄的页码,这些可能永远成不了作品,但训练着眼睛像随时对焦的镜头,毕竟再好的相机也拍不出视而不见的东西,就像给你顶级厨具也做不出没尝过的味道,每天问自己:今天有没有看见三个值得拍下的瞬间?


 Ocean海洋深
 Ocean海洋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