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门拍摄让水流变成丝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脚架刚支起来,游客就对着瀑布皱眉:"这水花怎么拍都是乱糟糟的碎沫?"其实把快门调到1/4秒以下,湍急的水流就会在镜头里铺开成绸缎,去年在黄果树瀑布试拍时,发现阴天反而更适合——光线均匀时,1秒曝光能保留水雾的层次感,而正午强光下即使用减光镜也容易过曝,记住要关闭防抖功能,否则长曝光时机身防抖反而会制造细微震动。
逆光拍摄给树叶镶金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老摄影师总在清晨趴在地上?他们在等太阳爬过树梢的黄金角度,逆光下的枫叶会呈现半透明质感,叶脉像毛细血管般清晰,去年秋天在香山,我用70-200mm镜头对准逆光中的银杏,刻意让取景框边缘吃进少许直射光,叶片边缘立即泛起琥珀色光晕,不过要注意,自动测光这时会严重欠曝,建议手动增加1.5档曝光,或者对着树叶亮部做点测光。
陷阱对焦捕捉飞鸟起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白鹭起飞总慢半拍?试试预先对焦它常驻的礁石,在洞庭湖拍水鸟时,我把对焦点固定在浅滩的凸起处,等白鹭落脚的瞬间用后键对焦锁定,连拍模式下成功率提升三倍,这个方法和猎人设陷阱异曲同工——要知道鸟类起跳前总会先屈膝,观察到这个动作就立即按下快门,关键是把驱动模式设为高速连拍,单次对焦反而容易错过0.3秒的起飞窗口。
移轴俯拍制造微观幻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航拍视角为什么像玩具模型?秘密在于压缩景深,在陆家嘴天桥用70mm端俯拍马路,刻意把光圈开到f/2.8,让近处的行人虚化而远处楼群保持清晰,车流就变成了玩具小火车,这个手法最妙的是雨天——积水倒影会让地面像反光的模型底板,有次拍完发朋友圈,居然有人问"这是什么比例的建筑沙盘",其实只是把现实世界拍成了上帝视角的微缩剧场。
多重曝光叠加时空碎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宫红墙上为什么能同时出现枯枝与繁花?打开相机里的多重曝光功能,先拍张枝桠交错的剪影,再对着同一位置拍盛开的玉兰,两张照片会融合成超现实画卷,去年冬天实验时发现,欠曝一档的底片更适合做叠加层,就像先在画布铺层灰调子,现在手机也能模拟这个效果,但光学合成的过渡更自然——就像把两个时空切片叠成透明的硫酸纸。


 Joy欢乐颂
 Joy欢乐颂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