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怎么修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先搞清楚照片的问题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修图的第一步就错了——直接打开软件狂拉饱和度,其实修图就像看病,得先"诊断",比如阴天拍的人像容易发灰,放大看可能是暗部细节糊成一片;逆光风景照的天空过曝,地面却黑得像被泼了墨,建议把原图放在纯黑/白背景前对比,立刻能发现明暗失衡的区块,有次我拍咖啡馆窗边的静物,原以为只是光线平淡,放大才发现玻璃反光把高光部分"啃"出了锯齿状缺口,这种细节不放大根本发现不了。
基础调整比滤镜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被那些"一键胶片风"的预设迷惑,真正好用的工具往往最朴实,试试把对比度滑块往左拉到底再慢慢回调,你会惊讶发现照片突然有了层次——这就像先把颜料彻底搅匀再调色,白平衡校准是很多人忽略的杀手锏,找画面里本该是纯白或浅灰的区域(比如衬衫领口、云层边缘)用吸管点击,偏色问题能解决大半,记得有回拍日落后的蓝调时刻,相机自动白平衡把整个画面染得泛黄,手动选取路灯金属杆的冷灰色才救回来。
局部修图才是进阶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局调整就像给整栋楼刷同种颜色的漆,而局部处理是给不同房间做精装修,用径向滤镜把人物周围压暗时,记得把羽化值调到最大,否则会像用圆规画出来的生硬光圈,修复老照片的折痕要分三层:先用修复画笔处理大裂缝,再用50%透明度的克隆图章补纹理,最后用锐化工具轻扫边缘,上周帮朋友修婚礼跟拍,新娘头纱在树影下泛着诡异的绿光,用HSL工具单独降低绿色饱和度,比整体调色自然十倍。
输出前必须做这件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修完图立刻导出等于蛋糕没冷却就切块,关掉软件去喝杯茶,回来用手机看看效果——屏幕色温和尺寸的变化能暴露很多问题,导出尺寸要根据用途决定:发朋友圈的长边留2000像素足够,参赛作品则要保留RAW原始尺寸,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锐化过度,尤其手机端查看时,建筑物边缘会泛起白光,有次我熬夜修完一组城市夜景,第二天发现路灯全都带着彩虹色镶边,都是最后一步锐化强度多拉了10%的后果。


 浅梦悄然绽放
 浅梦悄然绽放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