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如何塑造照片的情绪基调
傍晚五点的侧光像位老练的化妆师,能把粗糙的砖墙纹理拍出油画质感,去年在胡同拍晾衣绳时,硬光让蓝布衫的影子斜切过灰墙,突然就懂了什么叫"用光线雕刻时间",但新手常犯的错是正午顶光拍人像——鼻影卡在唇边像胡子,眼窝成了两个黑窟窿,这时候不妨等云层过来当柔光罩,或是让人物退到树荫里,你会发现同样的场景,光线角度差20度,喜悦就变成了忧郁。
构图陷阱藏在生活经验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说九宫格交点放主体,可拍广场喂鸽子的大爷时,把他摆在右下交叉点反而像要摔倒,后来发现是左肩挎着的布包打破了平衡——那包在生活里自然,在画面里却成了破坏王,有次拍咖啡馆窗景,故意把玻璃反光的行道树叠在实景上,服务生说"你这构图歪了",可正是那30°倾斜让平凡场景有了超现实感,规则是地图,但你要自己决定要不要绕近道。
快门速度会偷走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用1/1000秒像冻住的果冻,而1/15秒才拍出丝绸感,但去年庙会拍舞龙,用慢门追焦时,龙须糊成了蒲公英,龙鳞却清晰得能数清——这种矛盾恰恰保留了动态的真实,就像小时候转雨伞,伞骨模糊但水滴轨迹清晰,现在教学生时会问:"你要凝固瞬间还是讲述过程?"答案藏在被摄物运动的轨迹里,不在参数表上。
色彩对比比吵架还有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菜市场辣椒堆里丢个柠檬,不用对焦就有视觉冲击,但去年秋天拍银杏,满屏金黄反而乏味,直到穿藏蓝外套的环卫工走过,这就像红烧肉配酸梅酱,冲突让彼此更鲜明,有个反例:拍婚礼时新娘捧花用了11种粉玫瑰,结果照片像得了色盲——相近色系需要肌理差异来救场,比如缎面婚纱搭哑光陶器,质感对比才能避免色彩溺水。
景深是根看不见的指挥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f/1.8大光圈拍猫眼,瞳孔里的窗格都清晰,但三米外的猫尾巴已经化在光晕里,这种选择性失明反而让观众注意力无处可逃,上周拍旧书摊,故意用f/16把整条街都拍清楚,结果读者说"每本书都在抢戏",这才明白浅景深像说悄悄话,深景深像公开演讲——没有优劣,只有合不合适,就像近视的人摘了眼镜,世界反而有了重点。


 Flower花仙子
 Flower花仙子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