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植物的生命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株绿萝在清晨拍得像翡翠,中午却像蔫掉的菠菜?光线是植物的第二层皮肤,侧逆光能勾出叶脉的金边,比如拍多肉时,让阳光从45度角穿透叶片,绒毛会变成发光的银线;但正午顶光像粗暴的掀被子,所有纹理都被晒得扁平,阴天反而是作弊器——云层成了天然柔光箱,拍绣球花时灰蒙蒙的天反而让花瓣饱和度更高,试试用手电筒从底部打光,你会看见仙人掌的刺突然变成了水晶阵。
背景比主体更需要较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朋友圈里那些浮在虚空中的盆栽吗?杂乱背景就像吵架时的跑题台词,拍窗台绿植时,把晾衣杆上的袜子收走只是基础操作,更狡猾的方法是带块黑绒布——它能让龟背竹的洞洞瞬间变成艺术剪影,如果背景避不开,就让手机贴到最近对焦距离,让后面的空调外机虚化成彩色光斑,深色背景让浅色花跳出来,但拍深紫矾根时,故意留半面白墙反而有种水墨留白的趣味。
水珠是天然的钻石项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植物博主总爱在叶子上喷水?那些圆滚滚的水珠其实是微型凸透镜,清晨的露水最好用,但着急时可以用眼药水瓶人工制造——注意要喷成大小不一的珠子,整齐排列的像超市冷柜的保鲜喷雾,拍水珠有个隐藏技巧:对焦在水珠上而不是叶片,你会透过它看到颠倒的整个世界,雨天别收相机,沾了泥浆的铜钱草用长焦拍,每滴浑水都像琥珀裹着沙粒。
打破构图教条才有呼吸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教科书说要把花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试试把蒲公英塞进画面最边缘,留出大片空白给风的方向,拍高处垂下的绿萝,故意让茎秆从对角线刺破画面,比端端正正挂在中央生动十倍,遇到野蛮生长的龟背竹,干脆贴近拍裂叶的缺口,框架式构图反而成了牢笼,记住植物不会按快门,你得蹲到它生长时的姿势——拍地锦时要趴着,拍吊兰就得踩凳子,镜头和植物平视时才算真正对话。
让季节成为你的调色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月拍腊梅非要追求鲜艳是种徒劳,不如调低曝光补偿,让褐枝和黄花在雪地里唱水墨戏,六月拍荷叶别急着怼大太阳,等暴雨前乌云压境的青灰色调,荷叶的绿会浓得像要滴在镜头上,秋天拍银杏别只盯着金黄,捡片半青半黄的落叶挡在镜头前,整个画面就镀上琥珀滤镜,冬天温室里拍蝴蝶兰,哈口白气在玻璃上,瞬间就有了朦胧的呼吸感,植物从不会穿错季节的衣服,但摄影师常常读不懂这份色卡。


 CloudWhisper
 CloudWhisper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