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作品

山水风景自然摄影图片欣赏,绝美山水自然风光摄影佳作赏析

山水风景自然摄影图片欣赏如何利用光线塑造山体层次感清晨的侧逆光最能凸显山脉的褶皱纹理,去年在黄山拍摄时,我特意在日出前半小时抵达猴子观海点位,当第一缕阳光以15…

山水风景自然摄影图片欣赏

山水风景自然摄影图片欣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利用光线塑造山体层次感

清晨的侧逆光最能凸显山脉的褶皱纹理,去年在黄山拍摄时,我特意在日出前半小时抵达猴子观海点位,当第一缕阳光以15度角掠过山脊时,岩石表面的沟壑立即呈现出皮革般的质感,要注意避免正午顶光,这种光线会让山体像被漂白过的纸板,试试用点测光对准受光面与背光面交界处,这样既能保留暗部细节,又能让向阳面保持适度过曝,形成类似中国画里的"飞白"效果。

水流慢门拍摄的黄金参数组合

瀑布丝绢效果并非单纯依赖ND减光镜,在武夷山九曲溪的实践中,我发现阴天环境下ISO100配合f/16光圈,即使不用减光镜也能通过1/4秒快门拍出絮状水流,关键要寻找有深色岩石衬托的溪段,就像在黑色天鹅绒上展示珍珠,若遇到强烈日照,可以叠加偏振镜和ND8,但要注意偏振镜会消除水面反光,让溪流失去"活水"的灵动感。

云雾构图的动态平衡法则

张家界的云海拍摄教会我,留白不是简单留出空白,当云雾占据画面60%面积时,一定要在剩余空间安排明确的主体,比如孤峰或迎客松,这类似围棋中的"做眼",没有"气眼"的云雾就像蒸锅里的水汽,毫无章法,尝试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把远山处理成深浅不一的青色色块,近处云雾的流动感反而会更强烈。

植被作为前景的取舍标准

很多人在漓江拍摄时总想囊括所有凤尾竹,结果画面像塞满的行李箱,有效的做法是选择三至五株形态各异的植株,让它们分别在画面左下、右上形成视觉对角线,记得那次使用70-200mm镜头的150mm端,将最近处的竹叶虚化成绿色色斑,中景竹竿保持半透明状态,远山反而因此获得了纵深感,就像听交响乐时,小提琴独奏突然让整个乐团的存在更有意义。

季节转换带来的色彩管理

去年深秋在喀纳斯湖畔,我犯过将所有红叶塞进构图的错误,后来发现选取水面倒影中的两三种颜色反而更震撼,当晨雾弥漫时,用5000K色温拍摄会让橙黄色像在宣纸上晕染开,而正午时则要降到4500K来中和蓝色调,这就像烹饪时的火候调节,同样的食材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风味截然不同,建议随身携带18%灰卡,在光线剧烈变化时能快速校准色彩基准。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