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握持决定画面稳定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总有人抱怨照片拍虚了?问题往往出在握相机的手法上,右手紧握机身手柄时,左手应该像托盘一样从下方托住镜头,两肘轻贴肋骨形成三角支撑,上周帮朋友拍婚礼,发现他单手持机拍摄特写,结果30%的照片因抖动报废,相机不是手机,它的重量需要双手分担,就像端着一碗热汤走路——稳当才能不洒。
曝光三要素是光影魔术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遇到过明明阳光灿烂,拍出来却像阴天吗?这涉及到光圈、快门、ISO的配合,去年在黄山拍日出时,我用f/8光圈保证景深,1/200秒快门凝固云海流动,ISO200控制噪点,但旁边游客用自动模式拍出的照片,亮部过曝成死白,这三个参数就像炒菜的火候、时间和调料,差一点就毁整道菜,手动调整虽然麻烦,却能还原眼睛看到的真实光影。
构图法则要活学活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九宫格线真的万能吗?上个月拍儿童写真时,孩子突然冲向画面右下格点外,我果断放弃三分法,改用中央构图突出奔跑的动势,后来这张照片反而获得最多好评,构图法则更像是自行车辅助轮,新手期需要它保持平衡,熟练后就要敢于突破,就像写书法,先临帖再自成风格,死守规矩反而会错过决定性瞬间。
白平衡设置影响情绪传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咖啡馆照片总显得冷冰冰?自动白平衡在暖光环境下常会误判,有次拍摄烘焙工坊,相机把橙黄灯光校正成惨白色,完全丢失了面包的温暖质感,后来改用手动白平衡,用现场餐巾纸做灰卡校准,终于拍出让人想咬一口的金黄色泽,这就像给房间选灯罩,冷白光适合办公,暖黄光才能营造食欲——色彩温度会说话。
后期修图要把握分寸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修图软件里的滑块拉到多少才算合适?见过有人把饱和度调到+100,红叶艳得像塑料花,去年修西藏风光片时,我只微调了10%的对比度,保留经幡自然的褪色感,过度修饰就像浓妆艳抹,会掩盖真实的肌肤质感,好的后期应该像给照片泡温泉——舒缓疲劳而不改变骨相,毕竟记录真实比制造完美更重要。


 Snow雪花飘
 Snow雪花飘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