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专业需要掌握光学成像原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得清晰透亮,有人却糊成一片?这得从镜头如何"捕捉"光线说起,就像用漏勺盛汤,光圈大小决定了多少光线能进入相机——f/1.8的大光圈像敞开的漏斗,适合暗光环境;f/16的小光圈则像密网滤勺,适合风光摄影,去年帮朋友拍婚礼,宴会厅灯光昏暗,果断换上50mm f/1.4镜头,通过取景器能看到光圈全开时背景光斑融化成奶油状,而收缩两档后,吊灯的水晶棱角立刻变得锐利分明。
摄影专业必须精通构图视觉语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问:"这张照片看着舒服,但说不清为什么?"其实构图就像炒菜摆盘,三分法相当于把红烧肉摆在白瓷盘黄金位置,留白如同清蒸鱼旁的葱丝点缀,有次在古镇拍巷战,发现把青石板路引导线指向屋檐灯笼时,画面突然有了"故事感",后来刻意让卖糖人的老伯处在九宫格右下交点,左侧留出空竹篮作视觉缓冲,城管大哥路过都夸这构图"有味道"。
摄影专业要修炼后期处理技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说"原片直出才是真本事",但暗房时代的大师们哪个不修图?好比新鲜食材也需要调味,去年拍的一组冰川片,原图灰蒙蒙像隔夜馒头,用曲线工具拉出"S"型,蓝色通道单独提亮,顿时透出冰层里封印的气泡——这就像给冻僵的手哈了口热气,照片瞬间活了过来,但切记别学某些网红把饱和度拉到像打翻颜料罐,那简直是往清汤里倒整瓶酱油。
摄影专业得培养项目策划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好照片很少是撞大运拍到的,得像导演筹备电影般谋划,给茶厂做品牌画册时,提前半月踩点发现清晨5点雾气会缠绕茶园,但真到拍摄日,阳光却像迟到演员不肯露面,临时改用柔光板人造晨雾,让采茶工反复走位七次,最终抓拍到指尖捻着嫩芽、水珠将坠未坠的瞬间,这比守株待兔强百倍,毕竟现实不是自动档洗衣机,按个按钮就出理想效果。
摄影专业需理解器材协同逻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有人扛着三脚架拍体育赛事吗?就像骑自行车还装方向盘,不同场景需要器材"组团作战":拍瀑布得滤镜组当"减速带",拍微距要环形闪光灯作"手术无影灯",有回拍烘焙教程,发现厨房顶光在面团上投下难看阴影,立刻用反光板当"借光的小偷",把窗外晨光悄悄反射到面团褶皱里,器材是忠实的仆人,但得先摸清它们各自的脾气。


 Sunny心晴
 Sunny心晴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