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摄像的物理介质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下快门时,相机传感器捕捉的是瞬间的光影切片,而摄像机记录的则是连续的光影河流,去年在西湖拍荷花,单反定格了花瓣上的露珠,但当我改用摄像机时,却拍到了露珠从荷叶滚落的完整轨迹——前者是琥珀,后者是流动的溪水,静态照片像标本,动态影像则是活体观察。
设备操作存在技术代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单反拍会议照片时,我只需调整光圈快门;换成摄像机直播同一场景,立刻手忙脚乱——要兼顾音频电平、跟焦速度、白平衡漂移,就像骑自行车的人突然开卡车,虽然都是"拍",但摄像机多了时间轴这个维度,上周帮婚庆跟拍,摄影师可以站着等新人表情,摄像师却要扛着稳定器预判走位。
后期处理如同两种烹饪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修图像是雕琢玉器,能反复打磨某个局部;剪辑视频则像炒菜,必须考虑食材下锅的顺序,去年修西藏风光照,我能花半小时只调雪山阴影;但剪辑同机位拍摄的延时视频时,改动一帧就会影响前后30帧的过渡,照片PS是精修手术,视频PR则是编排舞蹈。
观看体验造就记忆形态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翻看女儿周岁照片,瞬间想起她当时的奶香味;重播生日视频,耳边却响起她打翻蛋糕的哭声,静态影像像记忆书签,动态影像则是记忆复刻机,上个月整理旅行素材,发现照片让我记住九寨沟水的颜色,视频却让我找回水流撞击岩石的轰响——眼睛和耳朵在争夺记忆主权。
创作思维存在时空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故宫红墙时,摄影师会等光影恰好分割画面的瞬间;摄像师则要设计推拉镜头的节奏来展现光影移动,就像钓鱼与养鱼的区别,前者追求决定性瞬间,后者经营时间流动,去年拍茶叶纪录片,平面海报用特写表现茶毫,视频却需要用长镜头展示茶叶从舒展到沉底的全过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