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本质是凝固瞬间还是记录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下快门时,我们究竟想留住什么?静态照片像把时间切成薄片——婚礼上父亲颤抖的手、咖啡杯悬在半空的热气,这些切片能让人反复咀嚼,但视频则像抽出一段完整的时光磁带,婴儿学步时摇晃的10秒钟,比100张照片更有温度,去年拍樱花时,我对着同一棵树先拍视频再截帧,发现动态里花瓣飘落的轨迹,反而帮静态构图找到了最佳落点。
单反和手机谁更适合拍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专业设备拍视频当然画质更优,但你会随时扛着三脚架吗?上周街头偶遇彩虹,用手机竖拍短视频立即发朋友圈,获得的互动远超精心调试的单反照片,不过当拍摄孩子足球赛时,单反的追焦能力让视频里的每个冲刺都清晰——工具选择像选鞋子,逛街穿拖鞋,登山得换靴子。
构图法则在动态与静态中的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照片讲究三分法,但视频里突然闯入画面的蝴蝶可能更动人,静态摄影要控制所有元素,而视频构图得预留"意外空间",就像上次在古镇,固定机位拍巷子时,突然有只花猫从右下角入画,这个计划外的动态元素,反而让30秒的视频获得了500点赞,但如果是拍产品静物,九宫格线对齐仍然保险。
后期处理的精力分配矛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修一张照片可能花2小时精调,但谁有耐心逐帧修饰视频?朋友的工作室接过婚纱单子,客人总要求照片每根发丝都要修,却接受视频里偶尔的虚焦,这像做饭时的火候把控:爆炒要全程专注,炖汤反而可以中途走开,我的经验是,关键镜头(比如求婚瞬间)必须同时拍摄RAW格式照片和4K视频,给后期留足余地。
存储设备见证的创作习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查看硬盘里的素材库会发现有趣现象:2010年前全是.jpg,现在80%是.mp4,但真正打印出来挂在墙上的,依然是那些定格照片,就像书架上既有翻烂的小说,也有未拆封的纪录片蓝光碟——不同载体满足不同需求,最近我开始用混合模式拍摄,长按快门连拍20张的同时自动生成3秒短视频,这个功能意外地解决了选择困难症。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