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是什么颜色取决于白平衡设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拍出的雪景泛着蓝调,傍晚的沙滩却镀上金黄——这不是场景变了,而是相机对"白色"的基准判断不同,就像人眼在暖光下看白纸依然觉得白,相机需要白平衡来校准色温,手动设置5500K时夕阳光会显得更暖,而选择"阴天"模式反而能中和冷色调,曾有摄影师故意用错误白平衡拍咖啡厅,3800K的设置让拿铁杯沿泛起青灰色,反而突出了蒸汽的氤氲感。
色彩模式决定了颜色的表达范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sRGB模式拍花圃时,洋牡丹的玫红色总像蒙了层纱,换成Adobe RGB后突然鲜活起来,这就像用8色蜡笔和24色水彩的区别——色彩模式是相机调配颜料的调色盘,婚礼摄影师常遇到这种情况:sRGB模式下新娘白纱的细节与背景蓝天只能保一个,而ProPhoto RGB能同时留住纱裙的蕾丝纹理和晴空的渐变层次。
环境光会偷走照片的真实颜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商场橱窗里拍的红裙子回家电脑上看竟是橘色,这不是相机说谎,而是荧光灯的显色指数在作祟,就像在KTV的彩光下看不清饮料实际颜色,某些LED灯的色谱缺失会让相机比人眼更容易"上当",有次在珠宝展用RAW格式拍祖母绿,现场黄光下宝石发灰,后期拉回阴影才还原出丝绒般的翠色——环境光就像个调色强盗,总想悄悄改掉物品本色。
后期调色是颜色的二次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一张RAW格式的码头黄昏,有人调出胶片感的青橙对比,有人做成褪色明信片风格,这好比同样的食材,川厨做麻辣,粤厨求鲜甜,有个有趣的实验:把阴天拍的灰蒙蒙菜市场照片,分别用冷色调突出钢筋结构,或用暖色调强调食物香气,两张照片会讲述完全不同的城市故事,高光里藏着的品红,阴影中躲着的靛蓝,都是等待被唤醒的颜色密码。
色彩科学是相机厂商的隐藏配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不同品牌拍同一片枫林,有的偏绛红有的像朱红?这涉及到传感器对光谱的解析差异,就像可乐配方,厂商的色彩科学是核心竞争力,某次用三台相机拍同一碗杨枝甘露,富士的蜂蜜色更浓,索尼突出芒果的明黄,佳能则让西柚红更透亮——没有绝对正确,只有风格选择,理解这种特性后,拍甜品时会特意用某个品牌机身,让奶油呈现出诱人的暖调。


 Shine闪星
 Shine闪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