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怨照片拍出来灰蒙蒙的,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正午的太阳像严厉的考官,会在脸上投下生硬的阴影;而清晨或黄昏的光线则像温柔的画笔,能让皮肤透出自然光泽,试着在阳台拍摄时拉一层纱帘,你会发现模特的皱纹突然消失了——这就是柔光的魔法,逆光拍摄时,记得打开手机的HDR功能,否则人脸会黑得像剪影。
构图要懂得做减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所有东西都塞进画面,就像不会做饭的人把所有调料都倒进锅里,记住三分法则:把主体放在网格线的交叉点上,留出呼吸空间,拍美食时斜45度角比俯拍更有层次,但记得用纸巾擦掉碗边的油渍,这些细节在镜头里会放大十倍,如果背景太乱,干脆蹲下来用天空当画布,简单却有效。
姿势自然需要引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该放哪儿"是永恒的难题,与其让模特僵直地比剪刀手,不如让她假装撩头发或整理衣领,抓拍永远比摆拍生动,可以数到三但在一的时候按下快门,拍孩子时别急着喊"看镜头",等他专注玩玩具时再拍,眼神里的光骗不了人,如果对方实在紧张,给他个道具——一杯咖啡或一本书都能化解尴尬。
后期是最后的调味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觉得修图等于造假,这和认为厨师不该用盐一样可笑,适当提高对比度能让照片"醒过来",但拉到满格就会像劣质海报,皮肤修饰要像擦玻璃——只去掉明显的瑕疵,保留自然的肌理,记住调色时盯着人物瞳孔,如果连眼睛都泛着诡异的蓝光,说明色温调过头了,最后导出前,一定要在手机和电脑上各看一遍,不同屏幕的显色差异能让你发现隐藏的问题。
设备要会用更要会选
手机和专业相机的关系,就像水果刀和解牛刀——关键看你怎么用,阴天拍摄时,相机的raw格式能保留更多细节,但手机的人像模式虚化更省事,长焦镜头拍特写时,记得检查背景有没有电线杆"长"在头上,三脚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拍夜景时它能让你省下十倍后期降噪的功夫,最贵的设备不一定适合你,就像跑步新手没必要买奥运选手的跑鞋。


 Brave勇敢者
 Brave勇敢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