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光绘摄影需要稳定光源辅助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绘创作时人物容易模糊,核心矛盾在于:长曝光需要持续移动光源,但人像却要求静止,解决方法是用两个手机分工——一部固定补光,另一部负责光绘,比如拍摄星空人像时,用三脚架固定补光手机对准模特,设置常亮手电筒模式;另一部手机用10秒长曝光,在空中绘制图案,补光手机就像舞台追光灯,确保人物始终被清晰照亮,而光绘轨迹则成为动态点缀。
环境光与人工光要主次分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初学者在黄昏拍摄时,既想保留晚霞又想让人物明亮,结果两者都暗淡,这就像煮汤时盐和酱油全往锅里倒,味道必然混乱,正确做法是等环境光弱到刚好能勾勒轮廓时(如日落后20分钟),用手机闪光灯TTL模式对人物点测光,实测发现,此时1/4输出功率的闪光既能提亮面部,又不会盖过背景的光绘线条,关键要像调收音机音量,找到环境光与补光的平衡点。
三脚架是隐形的第三只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持拍摄时光绘者稍微移动,整个画面就会像融化的蜡烛般模糊,有次我在天台拍摄,把手机夹在矿泉水瓶做的简易支架上,发现比手持稳定十倍,更专业的做法是用八爪鱼三脚架缠绕在栏杆上,这样既能固定拍摄机位,又能腾出双手操作光绘道具,三脚架不必昂贵,但必须像树根一样牢牢抓地,哪怕地铁经过的震动都不能影响它。
后期处理是最后的修正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发现成片人物边缘有轻微拖影时,别急着删除,用手机修图软件的局部调整工具,比如Snapseed的「画笔」功能,可以单独提亮人物对比度,有张废片原本想删,后来发现把光绘过曝部分压暗后,反而突出了人物轮廓,这就像修补旧衣服,关键针脚要藏在暗处——通过降低高光、提升阴影,让主体从杂乱的光线中跳出来。
服装颜色能改变光绘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穿黑色衣服拍摄光绘,人物常会像被「吃掉」般消失,实验发现,穿反光材质的银灰色外套时,即便在弱光下也能保持细节,原理类似高速公路反光标识,微弱的光线就能被反射,有次用红色激光笔光绘时,模特穿了白色T恤,结果衣服意外反射出粉红光晕,反而成了画面亮点,深色吸光,浅色反光,这是光绘服装选择的黄金法则。


 雨中聆听心声
 雨中聆听心声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