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出师要多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掌握基础操作需要两周
相机不是魔术盒子,但很多人第一次摸到快门时确实像在玩神秘仪式,把说明书翻烂之前,先搞懂光圈、快门、ISO这三剑客的关系——它们就像炒菜时的火候、翻炒速度和调料分量,用AV档拍流水,故意把光圈开到f/2.8,结果发现整条溪流只剩一滴水珠清楚,这种惨案能让你立刻明白景深控制有多重要,别急着拍大片,先对着电风扇叶片练习用1/1000秒定格旋转,这种笨办法比看十小时教程管用。
培养观察力需要三个月
见过太多人举着万元设备对垃圾桶拍半小时,却对墙角的丁达尔效应视而不见,光线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清晨六点蹲在菜市场,看油条摊的蒸汽如何被朝阳染成金色,比研究滤镜预设有用得多,强迫自己每天用手机拍三张"无聊的东西":斑驳的墙皮、歪斜的消防栓、菜汤里的油花——三个月后你会突然发现,连地铁玻璃上的指纹都藏着几何美学,有个诀窍:眯起眼睛看世界,模糊的色块会教你构图。
突破技术瓶颈需要半年
当你能准确拍出"正确"的照片时,真正的困境才开始,为什么用教科书参数拍烟花总是像着火垃圾场?试试手动对焦到无限远再回拧5度,曝光时间从4秒改成3.2秒,这些反逻辑操作藏着突破点,有个玩胶片的老家伙说过:当你能闻出不同时段空气的密度差异时,才配谈曝光补偿,别信那些直方图完美的鬼话,试着故意让雪景过曝1档,说不定能拍出记忆里的刺眼白光。
形成个人风格需要三年
把五百张废片铺满地板,会发现自己总在不自觉重复某种倾斜构图或特定的蓝色调——这就是风格的胚胎,有个专拍破败游乐场的摄影师,他坚持用28mm镜头抵近生锈的旋转木马,七年下来观众只要看到变形夸张的金属纹路就知道是谁拍的,别急着模仿森山大道的高对比黑白,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对雨天反光的马路情有独钟,风格就像指纹,越刻意回避反而越明显。
摄影这行当最讽刺的是:当你能准确说出"出师"的具体年限时,往往已经迷失在技术主义的迷宫里,真正的好照片,通常诞生在你忘记时间的那一刻。


 Star闪耀
 Star闪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