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鲍豪斯摄影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很多新手拍出的夜景总像蒙了层雾?关键在于没有理解光轨与噪点的博弈关系,当你在长安街拍摄车流时,若将ISO盲目调到6400,CMOS传感器就像被惊动的蜂群,电子信号乱窜形成彩色噪点,正确的做法是架稳三脚架,把ISO压到100,用20秒长曝光让车灯自然拉出丝绸般的轨迹,暗部宁可欠曝1档也别让高光溢出,后期提亮阴影比修复死白容易得多。
人像摄影里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空气透视",在798艺术区拍模特时,很多人执着于大光圈虚化,却忘了控制人物与背景的距离,试着让模特离红砖墙3米远,用85mm镜头在f/4光圈下拍摄,你会发现背景既保持可辨识的纹理,又自然柔化出层次,这种微妙的距离感,就像煮汤时火候的把握——大火收汁会糊锅,文火慢炖才出鲜味。
遇到阴天就收相机?那你会错过最棒的漫射光,去年深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乌云突然成了天然柔光箱,把白桦林作为前景,对准远处乌云镶着银边的缝隙,手动曝光补偿减1.3档,拍出的画面既有戏剧张力又保留暗部细节,这种光线就像磨砂玻璃后的蜡烛,比直射阳光更能展现物体的质感,下次看见灰蒙蒙的天空,不妨试试寻找云层间的明暗交界线。
微距摄影最恼人的不是对焦,而是"景深焦虑",在植物园拍露珠时,f/2.8的大光圈可能让蜻蜓翅膀只有1毫米清晰,有个土办法:把光圈缩到f/11,后退半步用裁剪代替虚化,这就像用望远镜看风景,适当牺牲视角换取分辨率,记得开启反光板预升功能,否则快门震动会让你的画面像果冻一样摇晃。


 StarlightHope
 StarlightHop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