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照片总是缺少立体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拍出的画面像贴在墙上一样扁平,问题往往出在光线角度,试试把主灯从相机正前方挪到45度侧位,立刻能看到鼻梁和下巴投下细微阴影——这些阴影才是塑造立体感的关键,记得有次拍静物,客户抱怨产品看起来像纸片,调整灯位后,皮革纹理突然"跳"了出来,就像突然摘下近视眼镜看清了世界。
柔光箱不是越大越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器材店老板总推销最大号柔光箱,但给婴儿拍特写时,两米宽的柔光箱会把眼神光稀释成模糊的白斑,有次用反光伞代替,反而在虹膜上留下晶莹的光点,记住原则:光源面积要匹配拍摄对象,拍全身照用大柔光,拍首饰用小型柔光罩,就像给不同体型的客人选衣服,合身比昂贵更重要。
硬光也能拍出温柔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都说硬光适合拍男性肖像,但我在老旧工厂用裸灯拍摄舞蹈演员时,刻意让生硬的影子切割身体线条,反而强化了肌肉张力,关键要控制光比,主灯1/4功率搭配3倍弱的辅灯,就像炒菜时猛火快炒后转小火收汁,强烈的光影对比中藏着过渡细节。
环境光才是隐形杀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影棚里布好光却发现成片泛黄,原来是窗户漏进的夕阳在捣乱,现在养成了拉窗帘前先测环境光的习惯,就像做饭前要检查灶台是否干净,特别提醒:LED屏幕的冷光会破坏暖调布光,有次模特拿着手机自拍,屏幕上反射的蓝光把半边脸染成了青灰色,后期花了半小时才修复。
反光板比补光灯更懂阴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砸钱买补光灯却不会用反光板,其实泡沫板能拯救逆光人像的暗部,上周拍户外肖像,模特站在树荫下面部发青,用金色反光板从下方向上补光,就像给阴影区加了盏无形的太阳灯,记住白色反光板反射率约60%,相当于免费的自然光调节器。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