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好用的拍照软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专业模式让手机变身单反
打开相机专业模式时,很多人会被ISO、快门速度这些参数吓退,其实就像学骑自行车,摔两次就懂了,以拍摄夜间车流为例,把ISO调到100避免噪点,快门速度设为1/10秒,就能拍出车灯拖曳的光轨,某次我在天桥实测,发现如果手抖,可以借助栏杆固定手机——专业模式不需要三脚架,但需要一点小聪明。
人像模式能拍出背景虚化效果
为什么用普通模式拍人像总像证件照?打开人像模式试试,这个功能通过算法模拟单反的浅景深,但要注意保持1.5米左右距离,上周给朋友拍咖啡馆打卡照时发现,当背景有串灯或绿植时,虚化效果最自然,不过遇到复杂发丝边缘时,建议用手指点击屏幕对焦区域微调,否则算法可能把头发丝也虚化掉。
夜景算法突破手机硬件限制
手机传感器小,拍夜景容易糊成一片?现在主流拍照软件都采用多帧合成技术,实测手持拍摄时,系统会提示"保持稳定2秒",这期间其实在连拍10张照片进行合成,有次拍城市夜景,发现开启夜景模式后,暗部提亮的同时高光部分也没过曝,但要注意,如果画面中有移动的车辆,合成后可能会出现重影,这时候反而要关闭该功能。
超广角镜头拓展取景空间
为什么旅游时总拍不全地标建筑?0.6倍超广角能解决这个问题,但边缘畸变像哈哈镜怎么办?好的拍照软件会内置矫正算法,上个月在狭窄巷子里拍老建筑,普通模式只能拍到局部墙面,切换到超广角后不仅收全建筑,还意外纳入了前景的石板路,构图顿时有了纵深感,记住拍摄时要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央,边缘留给次要元素。
自定义滤镜胜过千篇一律的美颜
为什么网红滤镜用在自己脸上很假?试试手动调色温、色调和饱和度,比如阴天拍食物时,把色温往暖调拉一点,饱和度加15%,立刻就能呈现"食欲感",有次拍火锅,发现过于依赖自动美化反而让毛肚失去纹理,后来手动降低对比度才还原真实质感,好的拍照软件应该像调料台,而不是预制好的快餐。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