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摄影需要掌握哪些核心技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许多新手会问:"相机参数这么多,我该从哪儿下手?"其实就像学骑自行车,得先知道刹车和脚踏在哪,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就是摄影的"刹车系统",建议先用AV档练习:在公园拍花朵时,固定ISO 100,通过调整光圈观察背景虚化变化,你会发现f/2.8能让蒲公英绒毛纤毫毕现,而f/16则能把整片花海都拍清晰——这种即时反馈比死记参数表有效十倍。
构图技巧三个月能练出来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位学员曾抱怨:"我总把人物拍得像是被电线杆穿头而过。"这其实是视觉重心失衡的典型问题,用手机九宫格线辅助练习,每天强迫自己用不同角度拍20张水杯,第三周就会发现,那些曾经歪斜的杯柄开始自动对齐网格线了,构图不是数学公式,当你能在街头瞬间发现栏杆形成的引导线时,才算真正"开眼"。
后期处理究竟占多大比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坚信直出才是王道,也有人把LR当魔法棒,不妨做个实验:同一张阴天拍的建筑照片,用RAW格式拉高阴影,细节立刻复活;但过度的HDR会让砖缝发光得像卡通片,就像化妆,粉底要弥补相机的动态范围局限,但满脸闪粉就过了,建议新手先用相机自带的创意滤镜,等能分辨"通透"和"塑料感"的区别时,再碰曲线工具。
形成个人风格需要多长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急着问:"怎么才能拍出森山大道那样的高对比街拍?"但风格就像指纹,是大量拍摄后的自然沉淀,有个很好的训练法:连续30天拍同个路口,雨天拍反光、正午拍阴影,三个月后回看,会发现某些构图偏好已经像口头禅一样反复出现,这时候再研究大师作品,才不会变成生硬的模仿。
实战拍摄中如何突破瓶颈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所有照片都像复制粘贴时,试试"自缚手脚"练习:固定50mm镜头拍一周,或者只用黑白模式,这就像厨师限用三种食材,反而能激发创意,曾有个学员在限制下发现,原来超市冷柜的雾气能拍出类似雪山的效果,瓶颈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察力的暂时休眠。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