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能凝固时间的特殊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下快门的0.01秒里,流淌的河水会变成丝绸,飘落的雨滴会化作银线,去年在古镇拍烟花时,我蹲守两小时才等到老人提着灯笼穿过桥洞的刹那——灯笼暖光与冷蓝色天幕相撞,那种转瞬即逝的对比,只有相机能原原本本地锁住,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手机录像?因为照片像琥珀,把时间钉死在某个横截面,而视频只是让时间从指缝里流得更快。
相机教会我们重新观察世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从开始拍街头,我养成了盯着地砖裂缝看的习惯,某天发现排水沟边的三片银杏叶,竟摆成完美的螺旋结构,取景框就像个强迫症筛选器,它逼着你注意到:咖啡杯沿的泡沫其实像雪山,生锈的铁皮裂缝里藏着地图,这很矛盾——明明是想记录现实,却先得学会歪曲现实,就像用显微镜看面包屑,突然发现它们都是微型陨石坑。
后期处理是第二次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朋友总说我拍的晚霞太艳,可他们没见过RAW格式原始文件灰蒙蒙的样子,调色不是造假,就像厨师不会生吃土豆,去年拍枯荷,原图像团被揉皱的牛皮纸,但压低阴影后,茎秆的纤维突然有了水墨画的笔触,最有趣的矛盾在于:越是熟练的修图,越要假装没修过,就像给旧书换封面,得让书脊看起来依然有磨损的痕迹。
摄影能制造记忆的锚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翻到五年前拍的菜市场,鱼贩子刀上的鳞片还在反光,但那个摊位早被连锁超市取代了,有次故意把过期的胶卷塞进相机,结果洗出来的偏色照片,反而比真实场景更像我记忆里的童年,现在每次闻到柴油味,就会想起那张漏光的卡车照片——你看,人的记忆像漏水的桶,而照片恰好是接住那些水滴的容器。
器材限制反而激发创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50mm定焦镜头拍演唱会时,被迫用前排观众的背影当画框;手机镜头进灰后,意外拍出柔光效果的街灯,这些缺陷像炒菜时的意外焦糊,反而成了独家风味,去年暴雨天相机进水,却让我发现雨伞上的水珠能当天然滤镜,如果摄影是场考试,那么最好的答案往往写在规定之外的空白处。


 Sky天空蓝
 Sky天空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