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拍人像时总抱怨背景杂乱,其实问题出在光圈设置,比如用f/1.8大光圈拍特写,焦外像融化的奶油般化开,而f/16拍摄集体照时,连最后一排同学的睫毛都清晰,上周带学生拍食堂阿姨的肖像,故意把蒸笼架留在背景里,大光圈让不锈钢笼屉变成斑斓色块,反而比刻意找纯色背景更有生活味,但要注意,50mm镜头开到f/1.2时,稍不留神就会把模特的鼻尖拍实而眼睛虚了,这就像用显微镜时调焦不准——技术参数再漂亮,核心焦点错了全盘皆输。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动态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操场体育课是练习快门的天然实验室,1/1000秒能凝固篮球砸框时变形的瞬间,而1/30秒拍跑步会得到模糊的腿,但上半身相对清晰——这种矛盾效果反而能突出动感,有个学生用1/8秒追拍骑自行车的同学,背景拉出的彩色线条像用油画刀抹出来的,不过要提醒,低于1/60秒手持拍摄时,呼吸都会让画面糊掉,这就像端着满碗热汤走路,越想稳手越抖。
ISO感光度与画质如何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校庆晚会拍摄时,舞台灯光忽明忽暗像抽风的萤火虫,把ISO调到6400确实能拍亮演员表情,但放大看噪点比芝麻还密,后来发现用ISO1600配合慢门,虽然演员挥手时有拖影,但那种朦胧感意外契合戏曲韵味,这就像煮泡面,火太猛面会糊,火太小又夹生,关键要看你想突出汤头还是面条的口感。
构图法则在实拍中如何变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教科书说要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但拍毕业季的集体照时,把班主任放在正中间反而更有仪式感,上周带学生拍校园流浪猫,有个孩子打破常规把猫尾巴安排在画面边缘,结果虚化的尾巴像逗号般引导视线到猫脸,这就像写作文,虽然要学基本句式,但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出格的比喻,当你在取景器里觉得"这样摆会不会太怪"的时候,通常正是值得按下快门的时刻。
人工光源如何模拟自然光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棚拍静物最怕光线死板,有次我们用手机电筒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在苹果上投下的光斑比专业柔光箱还生动,还有个妙招:把银色反光板揉皱再展开,反射的光线会有类似树叶间隙的破碎感,这就像炒菜时故意让锅边焦化,那种不完美的质感反而更诱人,但要注意,用LED灯模拟夕阳光时,千万别在人物鼻下投出两道刀刻般的阴影——再好的设备也救不回像恐怖片的光效。


 MoonbeamGrace
 MoonbeamGra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